首页> 中文期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不同骨折部位骨代谢生代指标回顾性分析

不同骨折部位骨代谢生代指标回顾性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不同骨折部位的水平回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于该院骨折患者共655例,分为骨折观察组和健康体检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性别比较χ2=0.10,年龄比较 t =0.3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据不同骨折部位分为关节骨病科、脊椎科、康复科、上肢科、下肢科。对骨折术后患者的骨代谢指标进行检测,同时比较骨折观察组中不同骨折部位的检测结果。早晨空腹抽血,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25‐羟基维生素 D(Vitamin D‐total)等各项水平。选取健康体检人群38例作对比。结果655例不同部位骨折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统计显示,骨折观察组与健康体检组 Osteocal‐cin 、TP1NP 、β‐Crosslaps 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观察组与健康体检组 Vitamin D‐total 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骨折部位患者间骨代谢生化指标 Osteocalcin 、TP1NP 、β‐Crosslaps 检测结果均数不同或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代谢生化指标 Vitamin D‐total 检测结果均数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取均数做两两比较后,结果分别为:下肢科与脊椎科的 Osteo‐calcin 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椎科与上肢科的 TP1NP 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骨病科与康复科,脊椎科与康复科,康复科与上肢科、下肢科的β‐Crosslaps 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itamin D‐total 检测结果均数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转换标志物是骨组织本身的代谢产物,可在骨折后早期发生变化。检测骨折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根据骨代谢实际变化情况,对不同部位骨折患者术后纠正骨代谢指标,采用抗骨质疏松类药物进行治疗,提高骨峰值,以有效改善和防治骨折后期骨质疏松,且可辅助预测骨折风险,提高治疗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