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南医学 》 >小儿常见疾病的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儿常见疾病的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

@@ 疾病的误诊误治不仅造成药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造成患者原发病加重,痛苦的加重。误诊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不可低估,而引发的医疗纠纷等社会负面影响更需重视。儿科由于其特殊性更易误诊、误治,(如:患儿诉说不清,怕打针而说谎,家长溺爱小儿把病情夸大以求重视等)而儿童由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组织器官功能未发育成熟,误诊造成的误治及滥用药物,轻者会造成小儿营养紊乱[1]及药源性疾病[2],重者会引起畸形[3]。本文仅对几种常见疾病的误诊原因加以分析,并给予相关对策,以求类似情况尽量少发生。rn 1.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rn CVA又名过敏性咳嗽或隐匿性咳嗽,最早于1972年由Glauser提出,多见于1-6岁小儿,62.2%的患儿有家族过敏史[4]。其特点: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月。②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③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临床易误诊为支气管炎(37%),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0%),也有误诊为肺门淋巴结核,百日咳,间质性肺炎者[5]。误诊原因:①对CVA认识不足。②仅满足于常见病的诊断。③仅满足于暂时的症状缓解(如用激素、免疫调节药、中枢止咳药)。认为有效而不深究原因。对策:要熟悉CVA的特点,思路要开阔,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