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可杀,亦可辱

     

摘要

《礼记·儒行》说:"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后来引申为"士可杀而不可辱",意为,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侮辱。士,后来亦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不过,因为杀和辱的两种结果差别太大,如果二者选一的话,绝大多数士还是要选择宁可受辱也不去死的。真正做到"士可杀而不可辱"者不多,古有文天祥、方孝孺、左光斗,今有翦伯赞、傅雷、老舍数人,可谓凤毛麟角。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脑袋砍下就无法再长,而忍辱负重,或可将来咸鱼翻身,至少也能苟活着。所以,许多强者都明白,士可杀,亦可辱,或以辱士为乐趣,辱而不杀,知道你也没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