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学报》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茵虎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epatitis B virus-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1)营养支持疗法: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1者,给予同型血浆200 m L、体积分数20%人血白蛋白50 m L(两者交替应用),均每周2次,静脉滴注。(2)保肝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 L,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μg,分别加入体积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3)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口服,每日1次。(4)人工肝支持治疗(血浆置换):每次置换新鲜同型血浆2 000 m L,每周1次,若血清总胆红素低于正常高限值10倍,即停止人工肝治疗。(5)并发症防治:合并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预防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虎退黄方(茵陈45 g,虎杖30 g,赤芍30 g,茯苓30 g,猪苓20 g,炒白术20 g,郁金20 g,车前子30 g,玉米须30 g)治疗。腹部胀满甚者加大腹皮30 g,炒莱菔子30 g;纳差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20 g,焦谷芽20 g,便秘甚者加麻子仁30 g,生大黄9 g;有齿鼻衄血或皮下瘀斑者,加仙鹤草30 g,三七3 g;有神志异常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以上中药配方颗粒由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提供。两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血清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其他生化学指标如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氨(blood ammonia,AMON))、内毒素(endotoxin,LP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AMON、LPS、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人工肝治疗次数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HBV-ACLF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人工肝治疗次数,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患血氨、内毒素水平及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释放,从而阻断肝细胞进一步损伤、促进者肝脏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