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8—2022年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和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2018—2022年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和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进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2年从北京市某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集1600例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分离标本中的DEC;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基因得到致病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应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得到分子分型,并将ETEC、EPEC和EAEC型菌株图谱作聚类分析。结果2018—2022年北京市某区1600份标本中有144份标本分离到DEC,检出率为9.00%(144/1600)。菌株致病型以ETEC为主,其次依次为EPEC、EAEC、EHEC,未检出EIEC。DEC感染病例男女比例为1.48∶1,31~45岁年龄组的DEC检出率最高(11.15%,59/529)。DEC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份为2019年,各年夏季检出率均最高。DEC在不同年龄组和年份中的阳性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DEC阳性病例症状以腹泻、脱水、腹痛为主,且多为水样便。144株DEC分为111条带型,同源性13.07%~100.00%。同带型的菌株数目2~7条,分离时间间隔从当天到几年不等。结论本区DEC致病型以ETEC和EPEC为主,且存在EHEC感染;夏季高发,青壮年中检出较多;PFGE条带呈高度多态性分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