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嗅鞘细胞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中的炎性调节作用研究

嗅鞘细胞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中的炎性调节作用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OEC)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其在修复过程中对坐骨神经局部微环境内炎性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转基因SD大鼠嗅球,原代培养GFP—OEC并鉴定。取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制备右侧坐骨神经缺损(10mm长)模型后,采用聚乳酸一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 PLGA]神经导管修复缺损处,实验组(n=55)于导管两端注入GFP—OEC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 Uularmatrix,ECM)的混合液,对照组(n=45)注入等量DMEM与ECM的混合液。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6h、1d、3d以及1、2、3、4、6周Westernblot检测IL-4、IL-6、IL-13和TNF—α的表达;术后2、4、6周实验组取材观察GFP—OEC存活情况;9周两组取材行HE染色观察神经组织形态,并行坐骨神经感觉及运动功能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细胞为GFP—OEC。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6周实验组IL-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3d、1周时IL-6及TNF—α相对表达量降低,1d以及3~6周时IL-13相对表达量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神经移植体内的神经再生端均有GFP—OEC存活;术后9周,HE染色示实验组再生神经组织较松散,细胞形态不规则;对照组再生神经组织成泡状空隙,细胞明显减少。术后9周,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后足回缩时间、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缺损后植入OEC可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3的表达,同时抑制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改善了坐骨神经局部的炎症微环境,进而有效地促进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重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