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学评论》 >佛教思想与文学性灵说

佛教思想与文学性灵说

摘要

文学性灵说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性灵说最早由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崇佛文人范泰、谢灵运、颜延之、何尚之等提出。其思想渊源众多,先秦以来的本土思想、以及佛教的佛性论思想和"识神"说,都对性灵说的提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佛教思想或为主要源头。谢灵运等的性灵说,更多地在佛教意义下使用,但已蕴涵了丰富的文学审美意蕴。梁代刘勰、钟嵘等将其广泛运用于文学理论与诗学批评之中,北周庾信则将其贯穿于文学创作之中。刘勰、钟嵘、庾信等的文学性灵说,赋予了"性灵"崇高无上、能量无比、万有中心的地位和权力。"性灵"是聚集了"天"、"地"、"人"的灵气,上通于天,下感于地,中集于人,是天地之核心、万物之根基。其表现于文学创作,即是指审美主体间性内在生命受感于社会历史所表现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原动力、创造力、洞察力、感悟力和表现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