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多黏菌素治疗小儿重症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黏菌素治疗小儿重症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多黏菌素在治疗小儿重症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CRGNB)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PICU收治的使用多黏菌素治疗的危重症CRGNB感染患儿15例,根据患儿最终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基础资料、感染相关情况、多黏菌素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指标以及肾毒性监测指标,评估多黏菌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死亡5例,存活10例,12例患儿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存活组的多黏菌素治疗时间较死亡组长( P<0.05)。(2)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10例),其他部位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且其中4例为多部位联合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其中2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培养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对多黏菌素敏感。(3)12例患儿在原抗生素联合治疗失败后,启用多黏菌素;另有3例直接启用多黏菌素治疗。14例患儿为多黏菌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仅1例患儿单独应用多黏菌素治疗。体温、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在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死亡组降钙素原在多黏菌素治疗第3天较治疗结束时显著升高( P<0.05),且较存活组有显著差异( P<0.05),但与患儿预后无统计学相关性( χ2=0.837, P=0.360)。6例患儿治疗后病原学检测转阴,9例未转阴,且与多黏菌素使用时间长短( t=-0.692, P=0.502)和生存状况( χ2=0.313, P=0.576)无统计学相关性。病原学未转阴患儿中,死亡组3例,存活组6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为主。(4)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蛋白使用多黏菌素前后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血尿素氮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第1天、第7天显著降低( P<0.05);存活组血肌酐在治疗第7天、治疗结束时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 P<0.05)。 结论:针对儿童感染CRGNB的重症病例使用多黏菌素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目前亟需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和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