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体外微囊化肿瘤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其用于药物筛选的体外研究

体外微囊化肿瘤细胞模型的构建及其用于药物筛选的体外研究

     

摘要

目的:利用静电液滴法制备三维生长的微囊化人乳腺癌细胞球并初步用于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实验室完成.使用大功率高压脉冲微胶囊制备仪,制备微囊化人乳腺癌细胞(MCF-7),经体外培养5 d可形成直径为125 μm的微囊化多细胞肿瘤球并用于实验;在不同氧浓度下,抗癌药物丝裂霉素、阿霉素和5-氟尿嘧啶分别在0.1,1,10倍血浆峰值浓度下作用24,48,72 h后测量微囊内细胞球的粒径、相差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球形态并通过活/死染料定性细胞的活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定量测定微囊内细胞的活性以及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结果:①人乳腺癌细胞微囊化后可继续生长、增殖并聚集成团,同时消耗葡萄糖并产生乳酸.微囊化肿瘤细胞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活性,当微囊内的细胞团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中心可出现坏死区,但分布于团块外层的细胞仍具有增殖活性.②抗癌药物作用后,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微囊内细胞球的粒径减小、细胞增殖活性代偿性增加.活细胞减少,死细胞增多,四甲基偶氮唑盐显示细胞活性降低,与平面培养细胞相比,抗癌药物对微囊化乳腺癌细胞球的抑制率降低.从药物效果看,丝裂霉素的抗肿瘤效果好于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③随氧浓度增高,微囊化人乳腺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增强.结论:微囊化多细胞肿瘤球模拟了体内组织的三维生长方式,并有望成为一种快速、有效的体外药物筛选模型.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72-75插4|共5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组,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组,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组,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组,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组,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组,辽宁省,大连市,11602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心血管肿瘤;
  •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细胞,培养的; 药物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