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摘要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目的:测量颅颈畸形枕颈融合内固定患者的颈椎侧位X射线片,分析融合过程中枕颈固定角度和融合后下颈椎退变的关系,确定最佳枕颈融合角度范围。方法:纳入因颅颈畸形行枕颈融合患者21例,根据融合后即刻枕颈角度(0c-C2角度),将颅颈畸形枕颈融合患者分为3组,即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其中融合后即刻0c-C2角度在9°-22°属于正常范围。测量融合前及融合后终末随访时各组S值及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融合前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JOA评分分别为(7.3±1.7)分、(7.2±1.6)分、(7.3±1.5)分,融合后随访分别为(14.2±1.5)分、(13.5±1.6)分、(13.3±1.5)分,3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枕颈角9°-22°组JOA改善程度明显较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好。融合前S值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分别为0.440±0.017,0.441±0.016,0.440±0.01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与融合前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均较其融合前S值明显减小。提示枕颈融合内固定时枕颈角应尽量在正常范围内,超过或小于正常范围均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