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肾脏病杂志》 >树突状细胞DC-SIGN在免疫介导实验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的干预调节

树突状细胞DC-SIGN在免疫介导实验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的干预调节

         

摘要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面特异的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非整合素(DC-SIGN)在免疫介导肾毒血清性肾炎(NTN)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功能域单抗(PsL-EGFmAb)的干预调节。方法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PsL-EGFmAb干预组。模型组注射预制的兔抗大鼠肾毒血清1 ml/kg;PsL-EGFmAb组在注射肾毒血清同时及注射后2 h,注入PsL-EGFmAb 2 mg/kg;正常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于实验第4、7、14天,分别观察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DC-SIGN+DC分布;实时定量PCR检测P选择素、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γ、IL-4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肾脏分离DC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DC-SIGN、CD80表达;细胞迁移试验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迁移与刺激T细胞的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中IFN-γ、IL-4含量。结果NTN大鼠第4天起,未成熟DC-SIGN+ DC即以肾间质为主浸润并于14d成熟,且迁移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其肾内分布与新月体形成、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改变呈正相关。此外,大鼠第4天起肾内趋化因子及促炎因子RANTES、TNF-αmRNA表达持续上调,而抗炎因子IL-10 mRNA于第4天明显增强随后呈下调趋势;至14d时IFN-γ/IL-4 mRNA比值增高,与DC成熟状况呈正相关。经PsL-EGFmAb干预,伴随DC表面DC-SIGN及相应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下降,DC成熟、迁移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受抑,肾内促炎因子下降而抗炎因子上调,Th1/Th2偏移受到抑制。同时大鼠肾内新月体形成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减轻,且肾功能改善。结论DC-SIGN介导了DC肾间质浸润,并可能是局部免疫反应失衡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重要调控因素。PsL-EGFmAb在抑制DC迁移的同时可通过靶向DC-SIGN调抑DC成熟及功能,进而发挥防治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