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株洲市丙型肝炎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全因死亡率分析

株洲市丙型肝炎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全因死亡率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株洲市丙型肝炎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全因死亡率,并分析不同基因分型的全因死亡率情况.方法:选取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1095例检测抗-HCV者.分析不同性别、抗-HCV阳性患者比率、不同基因分型在性别以及感染途径方面是否具有差异性,以及不同基因分型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结果:1095例中,抗-HCV阳性者265例.其中有酗酒史者明显高于没有酗酒史者,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者基因分型以1b型居多,同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两例6u型患者;在感染途径中,以非安全注射感染者最多,其次为血液感染,非安全注射感染者与散发性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1b型患者死亡例数最多,其全因死亡率最大,与其他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全因死亡率呈增加趋势,而HCV引起的全因死亡率也逐渐增加,其中10年、12年后的累计发生率明显高于5年内(P<0.05).患者合并肾脏和血液系统疾病时,生存期低于无合并症者(P<0.05);酗酒者生存期低于少量饮酒或不饮酒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预后与酗酒、基因分型、非安全注射、输血感染以及散发性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株洲市丙型肝炎病毒以1b型最多,其全因死亡率较高.随着时间延长,HCV感染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非安全注射、输血感染、散发性感染、酗酒、合并肾脏和血液系统疾病是死亡风险增加的预测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