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逆灌注条件下不同复流顺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逆灌注条件下不同复流顺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逆灌注条件下门静脉、肝动脉不同复流顺序对肝移植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97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资料。依据不同复流顺序分为:R-IPR组(门静脉先复流,35例),R-IAR组(肝动脉先复流,30例),R-SAPR组(门静脉肝动脉同时复流,32例)。术前1天,术后1、3、5、7天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用透射电镜观察复流后2 h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及肝细胞超微结构,图像分析系统计量分析线粒体形态。结果 R-IPR组、R-SAPR组及R-IAR组胆管二次热缺血时间(WITⅡ)呈依次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R-IAR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71.3±86.7)U/L比(562.2±150.4)U/L比(553.2±153.1)U/L]、γ谷氨酰转肽酶[81.3±25.9)U/L比(115.8±39.3)U/L比(110.8±42.7)U/L]和总胆红素[(91.4±42.6)μmol/L比(124.9±49.4)μmol/L比(129.0±45.8)μmol/L]均低于R-IPR组与R-SA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IAR组、R-SAPR组、R-IPR组胆管细胞线粒体肿胀程度依次加重,R-IAR组线粒体平均面积、周长较其他两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原位肝移植在逆灌注条件下,先开放肝动脉可促进肝移植术后早期肝脏功能恢复,并且由于胆道WITⅡ缩短,还减轻了胆道系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