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肝脏 》 >肝纤维化形成与消退过程中氧化应激与ERK信号通路变化特点

肝纤维化形成与消退过程中氧化应激与ERK信号通路变化特点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形成与消退过程中氧化应激与ERK信号通路的变化特点.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分别于染毒后1d、3d、1周、2周、3周、4周与染毒停止后1周、2周、4周观察肝组织SOD/GST活性及GSH含量、胶原沉积情况、羟脯氨酸含量、α-SMA的表达、Collagen I mRNA的表达,明胶酶图法测定MMP2/9活性,蛋白质印迹法分析MMP2/9、TIMP1/2、ERK和p-ERK1/2蛋白表达.结果 随DMN染毒持续,模型大鼠肝脏胶原沉积增加,可见宽大纤维间隔与假小叶,α-SMA阳染表达增加;染毒停止,肝脏胶原沉积与纤维间隔有所减轻,α-SMA阳染面积减少.蛋白质印迹发现,伴随肝纤维化形成,模型大鼠肝组织明胶酶MMP2/9活性增强,TIMP1/2、p-ERK蛋白表达逐渐增加;肝纤维化消退过程中,MMP2/9、TIMP1/2、p-ERK蛋白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正常组(287.12±97.15、8.17±0.59)相比,各模型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与GST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自1周时已明显降低(277.81±27.40、8.19±1.26),4周时达最低点(121.83±21.69、5.95±2.21),染毒停止后有所恢复但仍持续较低水平(255.69±109.51、6.53±1.67).GSH含量(53.71±17.07)在染毒1 d、3 d(63.33±16.94、70.72±21.46)出现一过性升高,而后随染毒时间延长逐渐降低,染毒停止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2.32±18.25).结论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消退过程呈现相应的氧化应激变化特点,且其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