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对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对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摘要

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栽培模式和施氮对冬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体积、粒重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体积随灌浆进程的麦化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籽粒体积在灌浆起始阶段快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至最大值,后期快速下降;对不同灌浆期籽粒体积和最大籽粒体积,小偃22大干小偃503,不同栽培模式其大小顺序为:集雨面栽培>全程覆膜>常规栽培,施氮对其影响不显著,各处理达到最大籽粒体积时间变化在24.3~25.7 d间,差异不大.各处理粒重均呈"S"型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 生长模型;小偃22的最大粒重大干小偃503;而不同栽培模式的最大粒重表现为:地膜覆盖栽培>常规栽培、集雨面栽培;施氮对小偃503最大粒重有促进作用,而对小偃22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小偃503的灌浆速率大干小偃22;常规栽培和集雨面栽培的灌浆速率大于覆膜栽培;施氮对灌浆速率的影响与对粒重的影响相反.不同小麦品种粒重的差异与灌浆进程有关,在灌浆前期小偃22与小偃503粒重差异不明显,在中后期,小偃22与小偃503粒童差异逐渐增大,灌浆结束时小偃22粒重显著大干小偃503.从收获时粒重和全灌浆期平均粒重看,均以集雨面栽培最大,全程覆膜栽培次之,常规栽培最小,与最大粒重有所不同.籽粒含水量随灌浆过程推进几乎均呈直线下降,但小偃22籽粒含水量大干小偃503;栽培模式和施氮对籽粒含水量影响较小.小麦粒重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著录项

  • 来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冬小麦;氮肥;
  • 关键词

    冬小麦栽培模式; 氮肥; 灌浆过程; 籽粒体积; 粒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