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的构建

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的构建

         

摘要

目的 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中国五指山小型猪18头,行冠脉造影后沿血管送球囊至LAD中段,依次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1、2、5 min,每次间隔60 s,然后扩张球囊堵闭血流120 min.再以4F导管超选LAD,行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注入,间隔10 min重复注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2级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15 mm Hg时停止注射,同时监测心电图及应用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pigtail导管测量(LVEDP)的变化,待LVEDP稳定在15~18 mm Hg之间后结扎血管,并加压包扎.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l和CK-MB)变化.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第1天、7天、14天行心脏超声检查,制模第14天复查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行心脏病理检查,认定和评价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制模14 d后共有15头小型猪成活,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病理检查均符合AMI病理生理过程.其中14头小型猪达到动物模型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 mmHg和心输出量(CO)下降30%以上],模型成功率为77.78%.制模后第14天PCWP明显升高(P<0.01),CO平均下降50.76%;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25.4%~34.9%.结论 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具有闭胸、高成功率、稳定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较药物、冠状动脉结扎和起搏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临床病理生理学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