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昆虫学报》 >麦长管蚜的低温适应性及陕西杨凌小麦田春季虫源分析

麦长管蚜的低温适应性及陕西杨凌小麦田春季虫源分析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低温条件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存活率和快速冷驯化反应,以期为该虫耐寒性的研究和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麦长管蚜实验室种群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1龄若蚜和未产仔成蚜分别在-7.0~-11.0℃极端低温下暴露3h和在0℃冷驯化1~5h后暴露于致死温度3h,再转移至15℃72 h后的存活率;调查自然条件下陕西杨凌小麦整个生育期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1龄和2龄若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小,分别为-27.4~-19.2℃和-27.3~-18.3℃;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大,分别为-27.4~-10.7℃,-26.7~-12.5℃和-26.7~-11.2℃.麦长管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加均显著升高,其中成蚜的过冷却点显著高于1龄和2龄若蚜.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在不同翅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低温存活率分析表明,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的致死温度(80%死亡率)分别在-10.5℃和-8.1℃左右.0℃快速冷驯化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在极端低温下的存活率,其中冷驯化2h时的存活率最高.2018-2019年小麦生育期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能以孤雌生殖若蚜和成蚜在陕西杨凌越冬.[结论]麦长管蚜具有较强的低温适应能力,在陕西杨凌能以孤雌生殖蚜成功越冬.因此,其本地越冬存活个体是陕西杨凌小麦田的早春虫源之一.

著录项

  • 来源
    《昆虫学报》 |2020年第3期|309-316|共8页
  •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植保资源与害虫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植保资源与害虫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植保资源与害虫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植保资源与害虫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
  •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耐寒性; 冷驯化; 过冷却点; 存活率; 孤雌生殖蚜; 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