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生态学报 >小麦花后弱光引起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及组分含量的变化

小麦花后弱光引起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及组分含量的变化

     

摘要

在籽粒灌浆阶段(花后1~30 d)对小麦进行光强为自然光照45%的弱光处理,研究了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和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5.1~6.1 μm和20.7~24.9 μm,两峰值间的低谷出现在9.9 μm左右.表面积分布和数目分布分别表现为双峰和单峰曲线.小麦花后弱光显著降低2.8~9.9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22.8~42.8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同时花后弱光显著降低<0.8 μm和2.8~9.8 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增加0.8~2.8 μm和>9.9 μm淀粉粒表面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弱光显著降低籽粒B型(<9.9 μm)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而A型(>9.9 μm)淀粉粒比例相对增加.与A型淀粉粒相比,B型淀粉粒对弱光的反映更敏感.小麦弱光处理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其直/支比较对照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直/支比与2.8~9.9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而与22.8~42.8 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花后不同阶段弱光显著增加A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其中灌浆中、后期弱光影响程度较前期大.表明,弱光条件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底物优先供应淀粉粒的生长,而非形成更多的淀粉粒.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2009年第1期|298-306|共9页
  • 作者单位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麦;
  • 关键词

    小麦; 弱光; 淀粉; 淀粉粒; 粒度分布;

  • 入库时间 2022-08-18 09:16:4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