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生态学报 >北部湾秋季底层鱼类多样性和优势种数量的变动趋势

北部湾秋季底层鱼类多样性和优势种数量的变动趋势

     

摘要

根据1992年、2001年和2006年秋季在北部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优势种及其数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1992年共记录鱼类171种,隶属17目77科;2001年记录鱼类156种,隶属18目71科;2006年记录157种,隶属17目67科.3个年代记录的鱼类均以鲈形目的种类数最多,其中1992年为96种(占56.14%)、2001年90种(占57.69%)和2006年89种(占56.69%).鱼类的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一致:以2001年最高,为0.72和3.64;其次为1992年,为0.64和3.27;2006年最低,分别为0.52和2.64.丰富度指数(D)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为1992年的21.03,2001年的20.74和2006年的19.61.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北部湾3个年代出现的6种共有优势种(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带鱼Trichiurus haumela、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黄斑鲳Leiognathus bindu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和黄带绯鲤Upeneus sulphureus)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中的经济价值较高的优势种逐渐被低值和小型的鱼类所替代,但繁殖力较强和寿命较短的鱼类变动较小.在6种共同优势种中,黄斑鳐和发光鲷的渔获率呈上升趋势;带鱼和黄带绯鲤的渔获率呈下降趋势;而二长棘鲷和竹荚鱼的渔获率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变化趋势是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逐渐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鳐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数量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2012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厦门3610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鱼类;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数量变化; 北部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