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南海南部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

南海南部悬浮颗粒物脂肪酸组成

         

摘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科考船在2012年2月22日-3月20日调查期间,对南海南部海域0m、75 m和150 m层水体悬浮颗粒物进行了脂肪酸(FA)组成的研究.FA含量在表层、75 m层和150 m层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9-15.65 μg/L,10.45-14.45 μg/L和9.65-16.45μg/L.FA与叶绿素a的比值垂向变化非常大,在表层和150 m层都大于70,而在75 m层小于30(除A7).悬浮颗粒物的FA组成以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C16∶0和C18∶0,其次是C12∶0,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C14∶1n3、C16∶1n7和C16∶1n9,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18∶2n6和C22∶2n6.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C16∶0、C18∶0、C20∶0等正相关,可认为第一主成分主要表征浮游植物和碎屑,而第二主成分所表征的可能与浮游动物等有关的信息.悬浮颗粒物的脂肪酸标记物中,C16:1n7/C16:0和∑C16∶1/∑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同时C16∶1n7/C16∶0与ΣC18/ΣFA呈显著负相关,将C16∶1n7/C16∶0和C16∶1/ΣFA结合起来适宜于指示硅藻类的组成,ΣC18/ΣFA可用来指示甲藻类组成.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4年第10期|2599-2607|共9页
  • 作者单位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南海; 悬浮颗粒物; 脂肪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