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交流》 >犯罪概念实质化的弊端

犯罪概念实质化的弊端

         

摘要

我国刑法理论从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对犯罪的概念进行分类。犯罪的形式概念是仅从形式上对犯罪进行描述,一般是指由刑法规定的违法行为,也就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是犯罪的实然状态。犯罪的实质概念力图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探求立法者何以将此类行为规定为犯罪,是犯罪的应然状态。犯罪的混合概念则是上述二者结合在一起。犯罪的实质概念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但社会危害性的标准过于模糊抽象,是立法者在立法时考量的因素,在司法实务中却容易沦为入罪的工具。即使是犯罪的混合概念,由于刑事违法性理论过于薄弱,无法成为制约社会危害性的理论工具。在司法实务中应当以刑事违法性作为入罪的根据和理由。所以,不同的犯罪概念分别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和机能,只有准确厘清不同含义的犯罪概念,才更有利于保护国民的自由与权益,实现法治国家的构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