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海》 >驯服傲慢:《乌托邦》的道德哲学及其历史意义

驯服傲慢:《乌托邦》的道德哲学及其历史意义

         

摘要

《乌托邦》首版于1516年,正值英国社会大转型之初,贫富分化引发的社会动荡备受学者重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罪恶由贪婪引起,而应对之道在于强调共同体中各阶层间的相互义务。与之不同,《乌托邦》的作者莫尔认为罪恶的根源是“傲慢”,应从调整社会结构的角度寻求应对之道。他将“傲慢”理解为因占有更多财富而产生的优越感,认为傲慢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对立。为了驯服傲慢,莫尔提出一套以追求“真正的快乐”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并以此为基础谋划社会制度,最终颇具创造性地构想出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