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发展“中性化”问题研究
【6h】

我国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发展“中性化”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主要概念界定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教育的国别与地区经验

2.1 美国-学校设置家政课程实行性别角色教育

2.2 日本-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目标与内容明确

2.3 台湾-社会民间团体助力政府推行性别角色教育

第3章 我国青少年群体对“中性化”接受程度的群体差异及主客观影响因素

3.1 调研设计

3.2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3.3 我国青少年群体对“中性化”的接受程度

3.4 我国青少年接受“中性化”程度的群体差异

3.5 我国青少年群体对“中性化”接受程度的主客观影响因素

第4章 我国预防和应对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中性化”的基本策略

4.1 确立“双性化”性别角色教育目标

4.2 坚持科学的性别角色教育原则

4.3 完善性别角色教育的内容体系

4.4 构建系统的性别角色教育路径

4.5 强化性别角色“中性化”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干预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青少年性别角色发展“中性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不可忽视的群体性现象,我国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背景下,研究我国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发展“中性化”这一颇具前瞻性意义的课题,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青少年正确性别角色意识的树立与性别角色养成,同时也是提高我国性别角色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有关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教育的国别与地区经验;通过实证调研,厘清了我国青少年对“中性化”接受程度的现状与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应对我国青少年群体性别角色发展“中性化”的基本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