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经》肥胖三型的测量方法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
【6h】

《内经》肥胖三型的测量方法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肥胖的中西医学研究现状

1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研究

1.1 肥胖的评估方法+参考文献

1.2 肥胖的现代分类+参考文献

1.3 肥胖的相关疾病与危害+参考文献

1.4 肥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参考文献

2 中医对肥胖的研究

2.1 肥胖概述

2.2 古代医家对肥胖的认识

2.3 肥胖证候研究现状

3 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

3.1 虚实分型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3.2 膏脂理论研究

3.3 肥胖辨治原则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肥胖三型的测量方法及与中医证候相关性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4 《内经》肥胖三型的中医诊断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纳入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3.3 调查项目

3.4 质量控制

3.5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内经》肥胖三型的中医证候分布

4.3 《内经》肥胖三型的相关疾病发生情况

4.4 《内经》肥胖三型的判别标准和最佳切点

第三章 讨论

1 肥胖人群扩大,其潜在危险性日趋严重

2 《内经》肥胖三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2.1 《内经》肥胖三型分布以膏人多见为特点

2.2 《内经》肥胖三型与年龄、性别等影响冈素相关

3 《内经》肥胖三型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

3.1 《内经》肥胖三型的提出奠定了国人肥胖类型的划分,后世医家从多个角度全面总结并发展了中医肥胖学理论

3.2 《内经》肥胖三型的“脂肪分布”划分原则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或可成为现代中医肥胖学的科学分型标准

3.3 《内经》肥胖三型的应用研究重点在于判别标准、虚实辨证和预后预测

4 《内经》肥胖三型的中医证候特点

4.1 证候分布特点的总结

4.2 证候研究方向的思考

5 《内经》肥胖三型的疾病相关性和预测价值

5.1 膏人与代谢性疾病显著相关

5.2 肥胖预测: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三部曲

5.3 未来研究方向

6 《内经》肥胖三型判别指标的初步诠释

6.1 现有人体测量指标的启示

6.2 《内经》肥胖三型判别指标的理论探索

6.3 诠释《内经》肥胖三型判别指标的量化结果

6.4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拟定《内经》肥胖三型(膏人、脂人、肉人)的定性描述(体形特征),初步诠释三种肥胖类型的判别指标和最佳切点,并进一步揭示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通过调查《内经》肥胖三型的相关疾病情况,分析其不同的预后演变,来弥补目前临床对不同类型肥胖认识的不足。
   方法:将2008年5月至10月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以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有效数据1267份汉族肥胖成人病例资料列入本次研究。肥胖的西医诊断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的体重指数(BMI)划分标准。《内经》肥胖三型的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内经》对“膏人”、“脂人”、“肉人”的描述,通过咨询相关专家拟定。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和全国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肥胖标准、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等拟定为脾肾气虚型、气滞痰阻型和脾虚痰湿型,不具备上述证型的纳为其他证型类别。
   结果:1.本调查共收集病例资料1493例,从中筛选出有效数据资料1267例。男性947例,占74.7%,年龄(42.78±13.00)岁;女性320例,占25.3%,年龄(53.27±13.89)岁。超重884例,占69.8%;肥胖384例,占30.2%。其中男性超重661例(69.8%),肥胖286例(30.2%);女性超重223例(69.7%),肥胖97例(30.3%)。
   2.被调查对象年龄18~70岁,平均(45.42±13.99)岁,平均发胖年龄是(30.35±14.08)岁。男性的平均年龄是(42.78±13.00)岁,高峰45岁;平均发胖年龄是(29.57±13.60)岁,高峰30岁。女性的平均年龄是(53.27±13.89)岁,高峰53岁;平均发胖年龄是(32.82±15.15)岁,高峰3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倒U形增减曲线。超重的平均年龄是(45.44±14.15)岁,高峰是45岁;平均发胖年龄是(31.08±13.78)岁,高峰是30岁。肥胖的平均年龄是(45.39±13.63)岁,高峰是45岁;平均发胖年龄是(28.76±14.55)岁,高峰是0、30岁。
   3.膏人576例,占被调查总数的45.5%,数量最多,其次为脂人351例(27.7%)和肉人340例(26.8%)。其中男性膏人380例(40.1%),脂人247例(26.1%),肉人320例(33.8%);女性膏人196例(61.2%),脂人104例(32.5%),肉人20例(6.2%)。相比起来,男性的这三类人群分布较均匀,而女性则以膏人为主,肉人较少。
   4.膏人的平均年龄是(53.83±12.06)岁,高峰45岁;脂人、肉人的平均年龄分别是(39.23±11.99)岁和(37.58±10.69)岁,高峰分别是27岁和37岁。膏人的年龄均值明显大于脂人和肉人,约年长10~20岁。膏人的平均发胖年龄是(36.97±13.03)岁,脂人的平均发胖年龄是(24.55±13.36)岁,肉人的平均发胖年龄是(25.51±11.55)岁;膏人和脂人的发胖高峰主要集中在30岁,肉人的发胖高峰是25岁。另外,脂人、肉人中出生即胖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5.膏人中脾肾气虚型165例(占28.6%),气滞痰阻型90例(占15.6%),脾虚痰湿型279例(占48.4%),其他证型42例(占7.3%);脂人中脾肾气虚型80例(占22.8%),气滞痰阻型87例(占24.8%),脾虚痰湿型116例(占33.0%),其他证型68例(占19.4%);肉人中脾肾气虚型59例(占17.4%),气滞痰阻型103例(占30.3%),脾虚痰湿型100例(占29.4%),其他证型78例(占22.9%)。膏人和脂人均以脾虚痰湿型最为多见,分别占48.4%和33.0%;肉人以气滞痰阻型所占比例最高,达30.3%,但脾虚痰湿型与之比例接近,为29.4%。膏人症状中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喜食肥甘醇酒、易疲劳、情绪急躁或压抑、腰酸和肢体困重。脂人症状中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喜食肥甘醇酒、易疲劳、情绪急躁或压抑、肢体困重和食量大。肉人症状中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喜食肥甘醇酒、食量大、易疲劳、平素痰多和腰酸。三类人最明显的症状都是喜食肥甘醇酒。按照出现频率高低排序,膏人多突出表现为淡暗舌,脂人和肉人均表现以舌体胖大显著,齿痕舌在膏人和脂人中表现较突出。喜食肥甘醇酒的饮食习惯在脾虚痰湿型的膏人、脂人、肉人中出现频率均较高,其中脾虚痰湿型的膏人、脂人还多见易疲劳、肢体困重的症状表现;三者对应出现频率最高的舌象分别是舌淡暗、齿痕舌和舌红。气滞痰阻型肉人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依次有喜食肥甘醇酒、食量大、情绪急躁和平素痰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象有舌体胖大和舌红。
   6.膏人在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脑血管病、骨关节病、痛风、肥胖相关性肾病等大多数疾病上的患病率均高于脂人和肉人;在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脑血管病这些代谢性疾病上,膏人的患病率均比脂人、肉人多近10%及以上。脂人血脂紊乱的患病率比肉人多10%,肉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比脂人多10%,其余疾病的患病率二者则均接近。膏人、脂人、肉人相关疾病患病率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膏人和脂人在糖尿病及前期、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血脂紊乱、骨关节病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膏人和肉人在糖尿病及前期、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血脂紊乱、脑血管病、痛风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在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代谢性疾病上,膏人与脂人、肉人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脂人和肉人在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脑血管病、骨关节病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脂人的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和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高于肉人,在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痛风、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患病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对膏人和脂人、肉人三型在三高(血压、血糖、血脂)上的患病情况做卡方检验提示三种肥胖类型的相关疾病分布不同(P<0.01),对脂人和肉人在三高上的患病情况做卡方检验提示疾病分布相同(P>0.05)。再比较膏人和脂人、肉人在是否为无三高、是否为一高、是否为两高、是否为三高上的分布,列联表卡方检验发现在是否为两高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1),即膏人中两高的比例明显高于脂人和肉人。而肉人和脂人在是否为无三高、是否为一高、是否为两高、是否为三高上的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7.膏人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上臂围腰围比指数、腰围大腿围比和腰围小腿围比(P<0.01),切点分别为110.0、1.0、0.6、44.0、2.0和3.0。腰围、腰臀比、腰围大腿围比、腰围小腿围比、腰围身高比5个指标,膏人取各切点以上值为判别标准;上臂围腰围比指数这一指标,膏人取切点以下值为判别标准。脂人和肉人影响显著的指标有手长身高比指数、手宽手长比指数和肩宽臀宽比(P<0.01),切点分别为12.7、52.5和1.4。手宽手长比指数这一指标,脂人取切点以下值为判别标准,肉人取切点以上值为判别标准;余则脂人取切点以上值为判别标准,肉人取切点以下值为判别标准。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的患病率随着上臂围腰围比指数切点取值的减小而增加;糖尿病及前期、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随着腰围大腿围比切点取值的增大、肩宽臀宽比切点取值的减小而增加。
   结论:1.由于人体脂肪分布比例和程度的不同,肥胖呈现膏人、脂人、肉人多种类型,其中膏人的比重最大,说明腹部脂肪代谢比其他部位活跃,符合亚洲人群的体内脂肪分布特点。
   2.膏人、脂人和肉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和性别。膏人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脂人和肉人,约年长10~20岁。年轻人往往多为肌肉较发达的肉人或脂肪均一分布的脂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脂肪堆积愈多,表现为膏人。男性膏人、脂人、肉人这三类肥胖人群分布较均匀,男性肥胖往往表现为年轻人多以均一性肥胖的肉人、脂人为主,中老年往往以膏人多见。女性肥胖的规律是青春期多见脂人,更年期绝经期后则多见膏人。膏人和脂人的发胖高峰主要集中在30岁,肉人的发胖高峰是25岁。另外,脂人、肉人中出生即胖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提示膏人、脂人和肉人三种肥胖类型人群整体年龄均日趋年轻化,多出现在中青年阶段;肥胖发生低龄化,尤其表现在青年时期。
   3.肥胖病中医临床辨证可以以虚实为总纲,从气滞痰阻、脾肾气虚、脾虚痰湿分型论治。肥胖的病机在于中满,脾胃是肥胖的主要病位之所在;膏人多为本虚或虚实夹杂证,脂人和肉人则多见虚实夹杂和实证。膏人以脾虚痰湿、脾肾气虚为多,脂人、肉人以脾虚痰湿多见;膏人多夹瘀,脂人多痰湿,肉人常痰热。
   4.膏人多种疾病危险因素的频率和程度均高于脂人和肉人,尤其表现在糖尿病及前期、血脂紊乱、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代谢性疾病和血压、血糖、血脂等重要代谢指标上。腹部脂肪堆积程度是代谢性疾病发展的良好预测指标,对其应给予早期干预。
   5.判别膏人影响显著的指标有腰围身高比、腰围大腿围比、腰围小腿围比、上臂围腰围比指数,脂人和肉人可采用手长身高比指数、手宽手长比指数和肩宽臀宽比来作为判断标准,方法简单易行,是对《内经》肥胖三型的客观、深入诠释,或可作为不同肥胖类型的评价指标用于临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