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亚国家新闻官员业务能力建设研修班陪同翻译口译实践报告
【6h】

欧亚国家新闻官员业务能力建设研修班陪同翻译口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报告结构

第二部分 口译项目简介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要求

2.3 项目实施

第三部分 理论及文献综述

3.1 基本概念与理论

3.2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第四部分 口译策略分析

4.1 口译策略分析

4.2 口译方法分析

4.3 口译案例与分析

第五部分 结语与展望

5.1 项目总结

5.2 不足之处

5.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与在读期间发表的实践报告与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是以译者参与的2016欧亚新闻官员业务能力建设研修班部分交传翻译为语料撰写的一份口译实践报告。笔者选用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经国内外学者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完善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翻译指导原则,探讨在译前准备和临场应变两大阶段中译者可以完成的ST-TT言语行为转换类别。笔者以实际翻译中的得与失为例,探索言语行为理论在实现翻译等效性中的作用。
  本文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交代了2016欧亚新闻官员业务能力建设研修班的大致情况和项目特点;在第三部分中,笔者阐述了国内外学者这五十多年来对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扩展和实践运用,指出该理论的研究方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句法词法等微观层面,而是将目光转向更具体可感的言外之意和言后之效等宏观层面,同时结合语料笔者进一步细化了言语行为的分类,指出实际翻译中更应该根据语义而非特定动词来判断言语行为类型;第四部分中,笔者梳理了本翻译项目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以开幕式致辞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座谈会两场不同性质的翻译活动作为语料来源,指出外交辞令中少有旨在直接影响听话者意图的言语行为,在本项目中具体表现为绝大多数指示类和宣告类言语行为(ST)都被译者转换为表达、阐述和承诺类言语行为(TT)等等。此外,笔者通过进一步归纳对比两种翻译活动形式所采取的不同口译策略和方法,阐明预先处理言语行为可能会发生的转换带来的利与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