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6h】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代理获取

目录

前 言

中医研究进展

1病名

2病因病机

2.1正虚感邪致燥

2.2阴虚津亏致燥

2.3血瘀致燥

2.4燥毒为患

2.5虚、瘀、毒相互为患,是本病的关键

3、辨证论治

3.1分型论治

3.2专病专方

3.3针灸治疗

总 结

1个人体会

2朱跃兰教授治疗经验

2.1燥毒是干燥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2.2治疗以活血解毒为主,辅以养阴生津

2.3典型病例

3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查阅近10年来有关干燥综合征的文献资料,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病专方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内容: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又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上皮细胞炎或者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对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为特点。本病多见于绝经期后妇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9~40。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Epstein-Barr病毒感染、性激素、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相关。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而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也没有根治本病的方法。西医治疗以改善症状、减轻对机体的损害为主。这些都为中医防治本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古代文献中没有与本病相应的病名,但在《证治准绳》、《目经大成》等书中均有与本病类似的眼干症状的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结合燥邪致病的特点,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将本病明确命名为“燥痹”。 本病的发生主要和正虚外感、阴虚津亏、气滞血瘀、燥盛化毒等因素相关,虚、瘀、毒相互搏结,致使体内津液失布,皮肤毛发、五脏六腑、眼口诸窍失于濡养,发为燥痹。 本病的辨证分型错综复杂,有根据临床表现分型,有根据舌象分型,有根据各医家的临床经验分型,有根据病因分型的,也有根据脏腑分型的。虽然分型标准不同,但归纳之后发现,主要的证型有阴虚内热、气滞(虚)血瘀、脾胃气(阳)虚、气阴两虚和燥邪伤肺等。众多医家根据对本病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多数认为本病的发病与阴虚、血瘀、燥毒相关,临床上多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解毒润燥等为原则自拟处方。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外,本病亦可通过针灸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具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对免疫系统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可以对多种免疫因子产生影响,同时通过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对激素水平的调节达到对免疫系统的调控。这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论: 导师朱跃兰教授认为,燥毒是干燥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治疗时重视活血法的应用,立法活血解毒,自拟活血解毒方药。 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验方,亦或是针灸治疗,近10年来文献资料表明,中医治疗本病在缓解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毒副作用少,远期疗效显著,同时临床观察结果提示患者的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的实验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进行药效学评价的动物模型,更无适用于中药新药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这就要求我们跟随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利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抓住时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为中医药防止本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