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见皮肤癣菌代谢产物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6h】

常见皮肤癣菌代谢产物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语词表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有待深入及改进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皮肤癣菌与人角质形成细胞

综述二红皮病——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炎症性皮肤病变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皮肤癣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是嗜角质蛋白,而浅部真菌病的发生除真菌的侵入外,还需要角质形成细胞及其他一些细胞的参与。以往的研究表明皮肤癣菌的代谢产物可以引起皮肤产生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变态反应。近来有文献报告,某些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rubrum,T.rubrum)、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T.mentagrophytes)可以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keratinocyte,HKC)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刺激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炎症反应而致病。而皮肤癣菌的代谢产物是否影响HKC产生炎症细胞因子?不同皮肤癣菌产生的生物效应强度如何?对此问题的报告较少。本研究目的即在于观察几种常见皮肤癣菌代谢产物对HKC的活性及其产生细胞因子是否有影响及其强度如何,从而进一步了解皮肤癣菌引发皮肤真菌感染的机理,探讨这几种皮肤癣菌致病性的强弱。 方法:将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菌等四种常见的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进行常规培养,并转种于沙氏培养基平皿中,待菌落铺满90%以上时分别加入HKC培养液10ml,继续培养24小时后提取上清液,除菌滤过后保存于-20℃冰箱待用。同时用常规方法原代培养HKC并传代,然后将第2-4代HKC接种到6孔板待细胞生长融合达70-80%时,将制备好的真菌上清液再次除菌滤过后按1∶1及1∶10的浓度加入,在37℃、5%CO2孵箱中共同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0.22um微孔膜滤过后,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细胞因子IL-8、IL-6及TNF-α的浓度。 结果:第2-4代HKC中按不同比例分别加入5种真菌的上清液共同培养24小时后,细胞的生长出现明显变化:红色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1∶1及1∶10浓度时均造成HKC绝大部分或部分死亡,浓度高者更加明显;白念珠菌1∶1浓度时见HKC有明显死亡,1∶10可见少部分死亡;石膏样毛癣菌1∶1浓度时HKC绝大部分已死亡,1∶10时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并有部分死亡;犬小孢子菌1∶1及1∶10时都是只见到部分死亡,1∶10时HKC死亡极少,尚可见到不少正常形态的HKC。ELISA方法测定细胞因子IL-8、IL-6、TNF-α的浓度,用比色仪测其OD值。1∶10浓度时,五种真菌其上清液中IL-8及IL-6均可测出,其OD值与HKC标本空白组比较,大部分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絮状表皮癣菌组IL-8的P值小于0.05,大于0.01,IL-6的P值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TNF-α在五组中几乎都测不到,仅犬小孢子菌组OD值与HKC标本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五种真菌之间比较,红色毛癣菌组IL-8及IL-6浓度最高,絮状表皮癣菌组最低,其间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TNF-α除犬小孢子菌组外,几乎都测不倒。而1∶1浓度时,除犬小孢子菌组IL-8、IL-6的OD值与HKC标本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色毛癣菌组IL-6的OD值与HKC标本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均几乎测不到,或与HKC标本空白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体外培养的皮肤癣菌,其代谢产物对体外培养的HKC的生长及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浓度高时,可直接导致HKC的死亡;浓度低时,可明显刺激HKC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其中红色毛癣菌作用最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