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葡萄胎发生及侵袭转移机制的蛋白组学分析
【6h】

葡萄胎发生及侵袭转移机制的蛋白组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正常妊娠绒毛与葡萄胎组织差异蛋白初步分析

第一节组织细胞标本的采集

第二节细胞蛋白的提取

第三节双向凝胶电泳

第四节差异蛋白质点MALDI-TOF-MS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良性转归与恶性转变葡萄胎差异蛋白的初步分析

第一节组织细胞标本的采集

第二节细胞蛋白的提取及纯化

第三节双向凝胶电泳

第四节差异蛋白质点MALDI-TOF-MS分析

讨论

小结

实验的局限性及研究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REVIEW 滋养细胞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方法比较正常绒毛与葡萄胎组织蛋白质表达差异,比较良性转归葡萄胎与恶性转变葡萄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以初步探讨葡萄胎的发病及侵袭转移机制。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的全部标本均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吸宫术或人工流产后的新鲜标本。标本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放入无菌Eppendorff管中,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分别提取人正常妊娠绒毛、葡萄胎组织总蛋白质,用18cm,pH3-10非线性IPG胶条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进行一向分离,然后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2%的SDS-PAGE凝胶上进行二向分离,获得2D图像并染色。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对凝胶上的蛋白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切除这些蛋白点,用胰蛋白酶裂解蛋白后,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获得肽质量指纹图(PMF),在NCBInr及Swiss Prot蛋白数据库中鉴定差异蛋白。 结果: 1.正常绒毛与葡萄胎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上大多数蛋白点有很好的相关性,经Image Master。分析共筛选出21个差异点,葡萄胎组织中表达上调的10个,表达下调的11个点,通过PMF获得理想匹配的蛋白质10个,其中有2个为血浆蛋白,即spot M2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pot M5为血清白蛋白(albumin)。在葡萄胎组织中表达下调的为 Annexin V,Cathepsin D,血红素结合蛋白-1(Heme-binding protein1),ATP合成酶,表达上调的为ARMET蛋白,PR0204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2.良性转归葡萄胎与恶性转变葡萄胎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上大多数蛋白点有很好的相关性,经Image Master分析共筛选出32个差异点,恶性转变的葡萄胎组织中表达下调的13个,表达上调的19个,通过PMF获得理想匹配的蛋白质17个,其中有2个点为结构蛋白,即I5-5、I5-6为角蛋白(Cytokeratin),1个点spot I16为未知蛋白。恶性转变葡萄胎组织中表达下调的为细胞内氯离子通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热休克蛋白27、DJ-1蛋白、肌动蛋白调节蛋白,在恶性转变葡萄胎组织中表达上调的为septin 1,ANXA4蛋白,过氧化物还原酶-2,Reg Ⅲ-alpha,胎盘生乳素,PR02619,VDAC2,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02675。 结论: 1.应用2D-PAGE分离和PMF鉴定法研究葡萄胎组织及正常妊娠绒毛的差异蛋白,成功筛选出10个可能与葡萄胎发生有关的蛋白,主要为凋亡相关蛋白、突变基因表达产物、基质溶解酶等。 2.应用2D-PAGE分离和PMF鉴定法研究良性转归葡萄胎组织及恶性转变葡萄胎组织的差异蛋白,成功筛选出17个蛋白,主要为细胞骨架蛋-白、应激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与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相关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葡萄胎侵袭转移机制奠定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马丽;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
  • 学科 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向阳;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子宫肿瘤;
  • 关键词

    葡萄胎发生; 侵袭转移; 蛋白质组学; 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