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YC激活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及疾病预后中的意义
【6h】

MYC激活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及疾病预后中的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引言

病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YC在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及预后中的意义

引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试剂及设备

三、实验方法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MYC基因MM患者髓内异常水平及意义

二、MYC基因在髓外肿瘤中异常水平及意义

三、MYC蛋白在MM患者中表达水平及意义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MYC激活在多发性骨髓瘤克隆演变及临床预后中的意义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大的克隆性浆细胞肿瘤,通常进展缓慢。新诊断时合并髓外病变(EMD1)或治疗中出现髓外复发(EMD2)均提示肿瘤侵袭程度高,生存期缩短,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诊断方法敏感性不断提高,EMD发病率不断增加,但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EM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尤其缺乏有效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预测髓外复发。MYC基因异常激活认为与克隆性浆细胞恶性演变和MM肿瘤进展相关,而其在髓外病变和MM预后中的意义鲜有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1)总结EMD在MM中发病率、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异常,分析其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探讨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2)研究MYC基因异常及蛋白表达水平与MM髓外病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MM中的预后意义。(3)研究髓外浆细胞瘤及孤立性浆细胞瘤(SP)中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探讨MM髓外病变可能的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新诊断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61例MM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分析EMD的发病率、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异常及生存情况。并回顾性收集部分上述MM患者骨髓细胞悬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YC异常的发生率、与髓外病变相关性及预后意义。收集部分上述患者中诊断EMD患者的骨髓或髓外肿瘤组织病理标本,同时选取部分上述nonEMD患者的骨髓病理标本及同期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SP的肿瘤组织病理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YC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髓外病变及疾病预后中的意义。采用组织荧光原位杂交分析髓外肿瘤组织中1q21扩增、8p21缺失、RB1缺失、D13S319缺失、P53缺失、IGH重排及MYC重排的发生率,并比较各种细胞遗传学异常在SP与EMD中的差异。
  结果:
  1.261例MM中EMD共计54例,髓外病变在初诊时发生率为13.0%,髓外复发中发生率11.1%。EMD与nonEMD相比,IgD型M蛋白(18.5%vs6.3%,P=0.012)、LDH升高者比例(27.5%vs7.3%,P<0.001)、1q21扩增发生率(36.2%vs16.4%,P=0.003)、P53缺失发生率(17.0%vs5.8%,P=0.012)、RB1缺失发生率(42.6%vs25.4%,P=0.020)显著升高。LDH升高(P<0.001,HR43.00)、P53缺失(P=0.025,HR3.41)、RB1缺失(P<0.001,HR11.84)与髓外复发相关,而与诱导治疗方案是否采用硼替佐米(HR0.77)沙利度胺(HR0.44)无关。EMD预后较nonEMD总生存期明显缩短(中位生存期26个月vs41个月,P=0.008),尤其EMD2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较 nonEMD MM组其生存期显著缩短(P<0.001)。亚组分析显示以硼替佐米为诱导治疗的EMD患者与nonEMD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中位生存期28个月vs39个月,P=0.237),以非硼替佐米为诱导治疗的EMD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而nonEMD中位生存期未达(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存在显著差异(P=0.007)。
  2.共计53例初诊MM和17例复发MM行骨髓FISH检测MYC基因重排,MYC异常在初治和复发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6%和29.5%。53例初诊MM中,nonEMD患者MYC阳性率为9.1%(2/22),EMD患者阳性率为32.3%(10/31),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7)。MYC异常与1q21扩增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同时也与IGH(P=0.028),TP53缺失(P=0.046),D13S319(P=0.027)缺失,LDH升高相关(P=0.037)。MYC重排阳性者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MYC重排阴性者中位生存期未达(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两者总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MYC重排阳性为MM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3.共计24例EMD及11例SP行髓外浆细胞瘤组织FISH检测,EMD中1q21扩增(70.5%vs0%,P=0.001)、MYC异常(55.0%vs9.1%,P=0.024)、RB1缺失(66.7%vs20.0%,P=0.023)、IGH异常(62.5%vs10.0%,P=0.014)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P患者。
  4.共计54例初诊MM行MYC免疫组化检测,其中EMD组MYC组化中至强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onEMD组(P=0.032)。两例MYC组化强阳性的SP患者均随访过程中均进展为MM,诊断至进展时间分别为1年和3年。MYC表达阳性比例>30%者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MYC表达阳性比例≤30%中位生存期未达(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两者总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6)。
  结论:MM患者中,LDH升高、P53缺失、MYC异常与髓外侵犯相关。MM患者出现EMD较nonEMD预后差,硼替佐米可部分克服EMD的不良预后。MYC重排具有预后意义,提示MM预后不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