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大样本成骨不全症的基因突变谱探索及成骨不全症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双膦酸盐疗效分析
【6h】

中国大样本成骨不全症的基因突变谱探索及成骨不全症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双膦酸盐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中国大样本成骨不全症的基因突变谱探索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成骨不全症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双膦酸盐疗效分析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论文综述 成骨不全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中国大样本成骨不全症的基因突变谱探索
  目的: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组有高度遗传和表型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反复骨折为主要特点。目前我国OI致病基因和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相关临床表型研究也较为缺乏。本研究采用新型分子诊断平台,深入探索中国大样本OI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谱,并分析多种遗传模式OI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系。
  方法:本研究利用自主设计、包含19种OI致病基因的二代靶向测序平台,对2013-201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52例OI患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采用Sanger测序对每例患者进行家系验证。此外,纳入本课题组既往行基因检测的OI患者,在共261例OI患者中总结全面的致病基因突变谱;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身高、骨折率、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生化指标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β胶原降解产物(cross-linkedC-telopeptide of typeⅠ collagen,β-CTX)、骨骼畸形、骨骼外表现等表型差异;对常见的Ⅰ型胶原基因变异患者,进行深入的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
  结果:本研究利用二代测序联合家系Sanger测序,发现了140例OI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并检出50种新突变位点;新型分子诊断平台对OI的检出率为92%,准确性为100%。在本课题组261例OI患者中,Ⅰ型胶原编码基因(COL1A1/COL1A2)突变最为常见(198例,76%),其次是IFITM5基因(15例,6%),SERPINF1和WNT1(12例,4.6%)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OI中检出率较高的两种致病基因。然而在轻型OI中,Ⅰ型胶原基因检出率为84%;在中重型OI中,Ⅰ型胶原基因检出率仅68%,但隐性遗传基因可达21%。相比于Ⅰ型胶原结构变异,COL1A1单倍剂量不足患者身高Z值(-0.4±1.3)和BMDZ值(腰椎-1.7±1.3、股骨颈-2.7±2.2)更高,骨骼畸形更少(11%,P均<0.05)。Ⅰ型胶原α1链结构变异位点与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α2链变异位点与股骨颈BMD Z值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未发现氨基酸替换种类与表型的相关性。所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突变的患者均为中重型OI,且β-CTX(1.09±0.48 ng/ml)和BMD Z值(腰椎-3.5±2.4)显著高于Ⅰ型胶原基因变异的患者;80%存在严重骨骼畸形和活动受限,但蓝巩膜(40%)和牙本质发育不全(7%)少见。
  结论:Ⅰ型胶原编码基因COL1A1和COL1A2是中国OI主要的致病基因,其次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FITM5基因,以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ERPINF1和WNT1基因;不同临床分型的OI患者具有显著不同的基因突变谱。Ⅰ型胶原单倍剂量不足的患者临床表型轻、骨骼畸形少;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OI患者病情严重、普遍有骨畸形和活动受限,但缺乏典型骨骼外表现。此外,新型靶向二代测序平台显著提高了OI分子诊断水平,为未来产前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二部分 成骨不全症成人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双膦酸盐疗效分析
  目的: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以骨骼脆性增加和反复骨折为特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OI临床异质性大,可表现骨折风险轻度增加甚至围生期死亡(Ⅰ-Ⅳ型);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OI治疗药物,以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较为常用。然而,成人OI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是否仍需药物干预,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探讨成人O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治疗成人O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2007-2016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首诊的102例18岁以上OI患者。回顾性分析成人OI的临床特点,包括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转换生化指标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β胶原降解产物(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 collagen,β-CTX)、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折率、影像学和骨骼外表现,并与102例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对2011-2015年接受治疗的60例成人OI患者,按2∶1分别纳入阿仑膦酸钠组(口服70mg/周)或唑来膦酸组(静脉注射5mg/年),进行为期2年的前瞻性药物疗效观察;治疗有效性指标包括腰椎和髋部BMD变化率、骨转换指标变化率和新发骨折率。
  结果:102例成人OI患者中,近3/4为Ⅰ-Ⅳ型OI。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中、重型(Ⅰ/Ⅲ/Ⅳ)患者的血ALP水平更高,仅重型(Ⅲ)患者β-CTX高于对照组(P=0.023)。成人OI患者25OHD水平为16.2±8.1 ng/m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分别占73.4%、89.0%。骨骼表型方面,成人OI的腰椎和髋部BMD明显低于对照组,且Ⅰ/Ⅲ/Ⅳ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此外,69.5%患者BMD Z值在-2SD以下。所有Ⅲ型患者均表现四肢长骨畸形、脊柱侧弯和压缩性骨折,64%有牙本质发育不全。成人OI的治疗方面,共52例患者完成2年BPs治疗和随访。经2年治疗,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在阿仑膦酸钠组(分别为10.5、13.2、14.7%)和唑来膦酸组(分别为11.3、13.7、11.7%)显著升高,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双膦酸盐均能显著降低两组骨转换指标ALP和β-CTX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2、0.48);与OI患者治疗前的骨折率相比,治疗后两组的新发骨折率下降。
  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成人OI患者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骨转换水平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低,仍存在高骨折风险,故OI患者进入成年期仍需要积极的药物干预。口服阿仑膦酸钠和静脉唑来膦酸均能有效提高成人OI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转换,并可能降低骨折率,且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较好。

著录项

  • 作者

    徐晓杰;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李梅;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骨发育不良症;
  •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基因突变谱; 双膦酸盐; 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