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以《这里是北京》为例
【6h】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翻译——以《这里是北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理论背景

3.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3.2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特色词翻译中的适用性

4 文本分析

4.1 文本特点分析

4.1.1 情感驱动

4.1.2 “文化”含量高

4.1.3 非正式语体

5 《这里是北京》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方法

5.1 音译法

5.1.1 专有名词的音译

5.1.2 民俗、社会生活文化词汇的音译

5.2 音译+解释

5.3 直译法

5.4 直译+解释

5.5 意译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日益重要,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便可看出当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对外与开放,外国人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特色词汇在国际交流中的运用愈加频繁。文化特色词也可称为文化负载词,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思想、传统、情感、习俗等,对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不仅影响着文章的翻译质量,而且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文化特色词是各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其翻译也是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这里是北京》译本,从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等不同角度分析文化特色词的翻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