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不文明行为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绝望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
【6h】

家庭不文明行为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绝望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青少年自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受到了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自杀作为青少年致死的第二大因素,其自杀意念的产生原因值得我们从多个方面广泛探索。家庭不文明行为作为一种低强度的偏差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略,但这种行为造成的伤害应引起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家庭不文明行为会对成年人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较少有学者关注到家庭不文明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广义紧张理论、绝望的自杀风险模型和自尊的缓冲模型为基础,探究家庭不文明行为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以及绝望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同时,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情绪认知发展是有差异的,为了更精准的把握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有必要探讨学段的调节作用,以便更具针对性地对初中生和高中生提供个性化教育。  本研究采用家庭不文明行为量表、绝望量表、自杀意念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857名中国青少年的调查结果发现:  (1)在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家庭不文明行为、自杀意念、绝望、自尊上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  (2)青少年自杀意念与家庭不文明行为、绝望和自尊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3)绝望在家庭不文明行为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  (4)自尊显著调节了家庭不文明行为通过绝望对自杀意念影响的中介过程,对于低自尊个体,家庭不文明行为对绝望的消极影响更为严重。  (5)学段显著调节了家庭不文明行为和绝望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能调节家庭不文明行为对绝望的预测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减少青少年自杀意念的教育对策,如通过帮助家长、学生认识家庭不文明行为,从而减少家庭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减少伤害;其次,通过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等来促进青少年的认知转变,减少绝望感;同时,改善青少年的自我评价,提高自尊水平;最后,加强生命教育,通过团辅活动等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对自杀意念进行干预。

著录项

  • 作者

    刘晋汝;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兴超,王永刚;
  • 年度 202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家庭不文明行为,绝望,自尊,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