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游戏化作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小学英语课后作业为例
【6h】

游戏化作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小学英语课后作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社会变革新一轮的浪潮。个性化教育、项目式学习、实时评教、泛在学习等新式教育方式的出现,重塑了我们对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也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对游戏化学习寄予厚望,美国新媒体联盟连续多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上海市2014年颁布的《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未来学校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等相关报告,都明确指出游戏化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是未来教育可行的模式之一,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游戏化学习将得到普适性应用。同时,我国教育部也对游戏化学习倍加重视,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将游戏化学习列为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之一,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度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地将游戏化学习列为六类优质数字资源。  游戏化学习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将游戏的相关理念机制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学习者在活动中完成知识内化、提升技能技巧、获得愉悦体验的活动。基于游戏化学习的作业被称之为游戏化作业。依据沉浸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开展游戏化作业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适切性。  论文重点讨论游戏化作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EDR研究法等求索“什么样的设计将有助于研制出符合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游戏化学习产品?”的答案。研究不仅有利于推进游戏化学习理论的发展、丰富教学改革的理论体系、拓展知识形态理论的视域,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论文自编游戏化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把握了不同群体对游戏化学习的态度和需求,调查表明,学生需要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社交属性,教师需要作业具有自动纠错和评价功能以及统计和分析功能,家长需要作业具有亲子沟通功能并期待参与作业中。  本文认为游戏化作业设计主要包括情境、任务、工具和界面四个基本元素;在设计游戏化作业时须遵循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规则性和自由性相结合、集体性和个别性相结合、竞争性与协作性相结合、过程性与成就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的过程包括确定目标、遴选主题、关卡设计、情景塑造、设计检验等环节;同时采取多维目标嵌套、分层任务递进、多元主体互动以及多载体协同等多个设计策略。  在此基础上,以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游戏化设计为例,依据小学生特征和《新课标》的要求,立足设计构想、游戏流程、角色及音效等方面,开发了名为《字母大作战》的游戏化学习产品。该游戏通过了实践检验,收到良好效果。同时针对问题,对游戏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本研究的学术贡献在于拓展了游戏化学习的研究领域、探讨了游戏化作业相关理论、开发了游戏化作业产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