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差异及其文化探源
【6h】

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差异及其文化探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一)研究缘起、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突破点

一、课堂管理的内涵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一)课堂管理的内涵

(二)文化的内涵

(三)课堂管理与文化的关系

二、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差异比较

(一)课堂管理的目标

(二)课堂管理的主体

(三)课堂环境的设置

(四)课堂规则的制定

(五)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六)课堂管理的效应

三、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差异的文化探源

(一)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

(二)强不确定性规避与弱不确定性规避

(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四)女性化倾向与男性化倾向

四、对我国课堂管理改革的启示

(一)我国课堂管理改革困境的文化诠释

(二)超越课堂管理改革困境的文化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传统研究领域,研究者往往把课堂管理作为一种价值中立、文化无涉的技术活动,注重探索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而忽视了它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缺失的教育思维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了以文化作为研究视角,探索中美中小学课堂管理差异的文化根源。本研究有利于深化人们对中美课堂管理的理解及对课堂管理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对我国的课堂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美课堂管理存在着诸多差异。在管理目的上,中国表现出明显的短期取向、控制取向,而美国则相反。在管理主体上,在中国,教师是课堂中唯一的管理主体,而在美国,师生都具有主体地位。在课堂陈设上,中国课堂较为固定单调,而美国则显得灵活、丰富。在师生关系上,中美两国的区别在于平等与正式的程度不同,在学生关系上,中国学生主要是作为单个的、孤立的个体而存在的,而美国学生间合作与交流更多。在课堂规则上,中国主要是“教师制定,学生遵守”,而美国则是师生“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与美国教师相比,中国教师对学生的控制程度更高。对于课堂问题行为,中国倾向于采用单一的归因方式和强制性的处理方式,而美国则倾向于采用多元的归因方式和非强制性的处理方式。两国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传递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塑造了学生不同的性格心理,各有优势与局限。 这些差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中美文化权力距离的差异决定了两国课堂中不同的权力分配、师生关系类型;中美文化对不确定性的规避程度不同,因此两国师生对标准答案、结构化学习、理想课堂等的态度也有所差异;中美文化在个人主义指数上的区别决定了两国对学生个体利益的不同关注,从而影响着两国课堂管理的目标取向与方式;中国属于女性化文化,美国属于男性化文化,由此形成了两国对理想学生及其行为的不同期望。 文化对课堂管理的作用具有内隐性、间接性的特点,因而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是我国课堂管理改革陷入诸多困境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课堂管理并非文化无涉,而是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格,有效的课堂管理改革应该根植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最后,本文还提出了课堂管理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法与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