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研究
【6h】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综述

1.2.1 大学生创业的内涵

1.2.2 大学生创新能力

1.2.3 养成机制相关研究

1.2.4 TRIZ创新理论

1.2.6 养成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实践特征和养成机制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创新与能力概念的历史演变

2.1.2 创新能力

2.1.3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

2.2.创新能力的实践特征

2.2.1 创新能力是作为实践存在的

2.2.2 创新技能是践诺的主体与客体

2.2.3 实践中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特点

2.3 主体实践中的创造能力和机制

2.3.1 主体大学生创瓤能力的需求催生创新能力养成机制

2.3.2 作为创新能力养成条件的创新能力养成机制

2.3.3 人的创新能力实践的成功——创新能力主体与创新能力机制的统一

第3章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结构和关键要素

3.1 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概述

3.1.1 机制与创新能力机制

3.1.2 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类型和特征

3.2 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分析

3.2.1 外因机制分析

3.2.2 内因机制分析

3.3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构成要素

3.3.1 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一般构成要素

3.3.2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整体构建

3.4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3.4.1 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以创业创新教育为依托

3.4.2 政策和法律制度是保障大学生养成创新能力的公共机制要素

3.4.3 创业文化是养成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深层资源平台

3.4.4 物质资源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要素

第4章 发达国家经验启示

4.1 创业创新教育与创业文化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4.1.1 创新创业教育养成大学生创业中的创新能力

4.1.2 丰富多彩的创业文化孕育创业创新能力

4.1.3 加强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的协同作用

4.2 物质资源平台与政策制度协同提升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

4.2.1 创建物质资源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4.2.2 养成创业创新能力,发挥政策制度的保障功能

4.2.3 养成创业创新能力,强化物质资源与政策制度的协同作用

第五章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现状与分析

5.1.问卷调研

5.2 影响大学生创业中养成创新能力的因素

5.2.1 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高、看法淡漠、缺乏积极性

5.2.2 专业知识不强或缺乏实践锻炼

5.2.3 大学生的创造能力需求得不到满足

5.2.4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止于表面

5.2.5 参与创新技能践诺行动人不多、创新专利少

5.2.6 高校创业创新能力教育的管理不健全

5.3.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养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3.1 缺少真正的创业创新能力文化氛围

5.3.2 高校创业创新能力教育有待加强

5.3.3 创业创新能力环境和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5.3.4 缺乏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活动的实践环节

5.4 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路径

5.4.1 创新教育模式培育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5.4.2 构建创业创新文化养成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5.4.3 创建创业创新资源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5.4.4 政策创新助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第六章 构建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策略

6.1 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教育准则

6.1.1 推动创新教育教学的TRlz理论

6.1.2 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创业竞赛

6.1.3 创建创业践诺平台提升大学生创造能力

6.1.4 创业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

6.2 促进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发展的策略

6.2.1 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气氛

6.2.2 完善创业创新教育

6.2.3 完备创业创新政策

6.2.4 整合创业创新的资源

6.2.5 提升大学生的智力要素资源

6.3 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合作机制

6.3.1 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协同

6.3.2 建立资源供给体系和政策促进体系的协同机制

6.3.3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要素之间的协同

6.4 结论

6.4.1 完善大学生创业中创新篚力的实践步骤

6.4.2 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机制要素及其结构

6.4.3 养成创业中大学生创新能力机制的问题

6.4.4 养成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路径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呈现,从哲学角度来解析当代大学生创业中人的创新能力养成机制的构建,在创新实践成为人类实践主要形式的今天,有助于强化理论的阐释力,践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体现哲学在实践语境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源成为核心创业资本概率大增,创业作为一个炽热的话题。创业的浪潮已经覆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我国也进入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主题的全民化创业时代。在此国家主题的引领下,高等教育应势而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高校创业大讲堂、成功企业家一对一辅导等促进创业的帮扶活动;实施创投资源、产业资源、运营资源、技术资源、培训资源、空间资源和资金、计划、项目、方案等的深度融合,期望全方位激起创业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造力、创新精神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引领创业的热火朝天的氛围蓬勃展开。与发达国家的创业创新相比,我国的创业创新起步较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不足,创业目前的成功率仍比较低。深究其因,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不重视商业应用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崇尚“读书做官”,走仕途之路,古代考秀才、举人、进士,现在也流行读书、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这样的文化传统对大学生创业是起着负面影响的。二是亟待普及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之后的创业能力---第三本护照问题。2002年4月,教育部在高校试点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正式启动,试点的院校根据自己的基础、愿景、能力进行充分的探索,已形成了颇具主体独特性的创办企业培育方式,适合模仿;三是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需求专业引导。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自主共享的氛围里,自主性强、个性易鲜明,交流沟通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实践平台,职业生涯指导单一,即使希望自己闯出一片天地,但匮乏于有“合谋”者,处在一种新式的“孤独”中。我国大学生创业中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缺乏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技术性创新问题,创业融资环境、创新教育教学、创业支持法律等问题,更为深层次的因素是,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养成缺乏具体体制机制的保障。
  首先,本研究运用创新哲学的分析方法,把大学生创新能力放在创新实践的视野中。本研究认为创新能力可解释实践主体作用于实践客体设法将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知识、技术、智力、能力、教育、训练、创新精神、自我努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活动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在此文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质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主要有敏锐洞察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判断能力、独创能力、变通能力、创新成果转变的能力、方案创新能力。大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创意思想转变成现实的能力过程。经过全面解读的方式概括养成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以此提供组成养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探究重视知识教育的教学向重视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转变的创新创业教育和重视技能培训向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转变的创业文化氛围的培养;探究创业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养成的物质资源平台建设的要素和政策法律制度保障的完美耦合。探究影响实践主体创新活动的技术实施过程、创新实践主体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创造性流程,保障养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政策机制要素。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深度影响因素,创业创新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智力因素。
  其次,本文采纳世界领域解读比较的方式,经过研究国外成功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概括和体会,得到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提高来自于构建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养成因素配合的观念。有两个首要因素:其一是创业创新教育与创业文化因素的联合;其二是物质资源平台与政策要素的配合。其一、管理养成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智慧因素,其二、管理养成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物质要素问题。
  最后,本文采用深度案例解析的方法,通过总结我国高等院校创业创新能力养成促进的成功案例,和发达国家创业创新能力作对标性比较,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目前存在的因素:培养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物质基础资源平台不足,保障养成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政策制度难以实施;提高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止于表面,养成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的创业文化建设基础薄弱;创业投资环境陷入困境、政府职能定位不清问题、企业创新问题等均困扰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题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机制构建的方法与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