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4-7岁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研究
【6h】

4-7岁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孤独症的言语发育

1.2 孤独症的社会交往

1.3 孤独症的行为表现

1.4 孤独症的执行功能

1.5 孤独症的成因

1.6 孤独症的文化差异研究

1.7 孤独症的心理旋转能力

2 研究问题和假设

3 研究意义

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4 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5 结果

5.1 智力测验结果比较

5.2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方向认知任务与心理旋转任务结果比较

5.3 物体有无生命对孤独症儿童方向认知的影响

6 讨论

7 结论

8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表五

附表六

附录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孤独症一般于3岁前起病,临床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爱好,有时伴有强迫行为、多动症状、学习困难及智力低下等。目前对孤独症的研究主要是认知、行为和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几个方面。心理旋转是一种类比过程,与客体的物理旋转是类似的,指的是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知觉对象进行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心理旋转能力作为空间能力的一部分,通常与智力有着极高的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心理旋转能力上的差异,研究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与智力是否存在相关,并初步探讨心理旋转能力的机制。
  方法:10名来自合肥市健康服务中心,5名来自合肥市某幼儿园,根据DSM-Ⅳ里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经全国几所孤独症权威机构如广州中山三院儿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将克兰赛孤独症行为量表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筛查符合孤独症标准的儿童选入孤独症组,克兰赛孤独症行为量表分T分大于或等于14,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分T大于或等于30分。孤独症组均为男孩,年龄4-7岁,平均年龄5.47+1.13。30名正常儿童,按年龄分成低龄组16名,8男8女,年龄从2-4岁12月31天,平均3.31+0.95,与孤独症组年龄差异显著(U=18.5,P=0.000**);高龄组14名,6男8女,5-7岁,平均5.36+0.63,与孤独症组年龄相当。3组被试都接受两个韦氏幼儿智力分测验、方向认知任务以及心理旋转任务。
  结果:正常低龄组与孤独症组智力测验得分相当,对方向的认识无论是有生命动物组还是无生命物体组得分均高于孤独症组(P=0.012*,P=0.043*,P=0.023*)。两组的心理旋转任务总分、有生命动物组与无生命动物组得分差异性不显著;两组在四个心理旋转方向上的表现相当。正常高龄组表现优于其他两组,正常低龄组与正常高龄组被试的年龄差异显著(P=0.000**),除心理旋转任务有生命动物组、顺时针90°、逆时针180°方向差异性不显著外(P=0.094,P=0.116,P=0.055),其余各项得分均高于低龄组。孤独症组儿童的方向认知任务与心理旋转任务得分相关性显著(r=0.627*),正常组儿童的两项任务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三组儿童的两个智力分测验相关性显著。孤独症组与另外两组性别差异显著(P=0.001**),正常低龄组与高龄组性别差异不显著。
  结论:与智力相当的正常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对方向的认知的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且与物体有无生命无关;孤独症儿童对方向的认知及心理旋转能力均落后与同龄正常儿童;儿童对方向的认知能力可能是心理旋转能力机制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