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孤立性脑桥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预测因素:回顾性病例研究
【6h】

孤立性脑桥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预测因素:回顾性病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脑桥梗死患者的一般情况

3.2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比较

3.2 研究对象的影像学资料比较

3.4 脑桥梗死后PMD相关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本研究主要特点

4.2 脑桥梗死模式与PMD的相关性

4.3 基底动脉病变与PMD的相关性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个 人 简 历

致谢

综述:脑桥梗死的影像学特征与进展性卒中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孤立性脑桥梗死后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预测因素。
  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101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运动项目评分变化分为PMD组(7 d内增加≥1分)与非PMD组;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现将脑桥梗死模式分为累及脑桥基底面梗死与脑桥内部梗死,侧别分为左侧与右侧,梗死灶层面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比较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孤立性脑桥梗死后PMD的预测因素。
  结果:共纳入发病48 h内入院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101例,其中PMD组16例,非PMD组85例。较非PMD组,PMD组患者梗死灶累及脑桥基底面(87.5%对47.1%;χ2=8.851,P=0.003)、梗死灶层面位于中部(56.2%对24.7%;χ2=4.851,P=0.028)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62.5%对27.1%;χ2=7.689,P=0.006)的构成比均显著增高,而 PMD组梗死灶侧别位于左侧(18.8%对56.5%;χ2=7.664,P=0.006)、梗死灶层面位于上部(37.5%对72.9%;χ2=7.689,P=0.006)患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非PMD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脑桥基底面梗死[优势比(odds ratio,OR)5.65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1~31.580;P=0.049]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OR4.075,95%CI1.127~14.741;P=0.032)是孤立性脑桥梗死后PM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累及脑桥基底面梗死和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孤立性脑桥梗死后PMD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是孤立性脑桥梗死后PMD的预测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