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调控脊髓损伤后大鼠巨噬细胞表型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6h】

电针调控脊髓损伤后大鼠巨噬细胞表型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1.1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

1.2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1.3 脊髓损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

1.4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主要试剂

2.2 主要试剂配置

2.3主要仪器全波长酶标仪

2.4 实验动物

2.5 SCI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2.6电针治疗

2.7 功能评价

2.8实验动物灌注、固定、取材和切片

2.9炎性细胞因子和NT-3的测定

2.10 免疫荧光染色

2.11 蛋白质印记分析

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4.1 脊髓损伤与M1、M2巨噬细胞的作用

4.2电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

4.3 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NT-3影响

4.4 其他物质对脊髓损伤后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

展开▼

摘要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的创伤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脊髓损伤目前在临床上仍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脊髓损伤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热点。脊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且带来脊髓损害严重。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是脊髓损伤部位重要的效应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可以增强体内的固有免疫反应以清除损伤部位的外部微生物和受损的组织碎片;M2型巨噬细胞具有组织修复和减少炎症因子产生的特性。脊髓损伤后,督脉电针通过调节损伤部位M1/M2巨噬细胞的比例,抑制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而神经营养因子-3(NT-3)很可能参与这一过程。对督脉穴位电针刺激可以作为脊髓损伤后的一种辅助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调控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巨噬细胞表型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16只SD大鼠在T10脊髓节段进行离断以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另外8只大鼠作为对照组。10只存活大鼠被分为两组,每组各5只。脊髓损伤(SCI)组大鼠在脊髓离断后不接受任何处理;脊髓损伤加电针(SCI+EA)组大鼠在其督脉GV6、GV9处接受电针刺激。我们采用BBB评分评价电针对大鼠功能改善影响的作用,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等,计数M1/M2巨噬细胞的比例,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结果:电针提高了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下调了M1标记物CD86的表达,降低了M1巨噬细胞的比例,且下调了TNF-α、IL-1β、 IL-6的水平。相反,电针上调了M2标记物 CD206得表达,提高了 M2的比例,上调了抗炎因子 IL-10的水平,并且促进了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表达。
  结论: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可能与损伤局部上调的NT-3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关,而NT-3可能通过上调M2巨噬细胞的比例发挥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