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中国20世纪20年代话剧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元素
【6h】

论中国20世纪20年代话剧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元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20世纪20年代中国话剧中象征主义元素的源起

第一节 西方象征主义戏剧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象征主义契合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20世纪20年代具有象征主义元素话剧创作概况

第二章 象征主义在20年代中国话剧创作中的主题表现

第一节 生的追求与死的诱惑

一、出现生死主题的原因

二、生死母题下的子题

第二节 悲伤而不绝望的情感基调

一、对黑暗现实的忧伤愤慨

二、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第三章 象征主义在20年代中国话剧创作中的表征形式

第一节 象征意象

一、整体性象征意象

二、局部象征意象

第二节 20年代运用象征主义的话剧的优美形式

一、短小精悍的独幕剧

二、诗化倾向

结语

一、日渐衰微的原因

二、表现主义话剧对象征主义话剧的借鉴

三、象征主义对曹禺创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硕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著作一览表

展开▼

摘要

20世纪20年代中国剧作家们接受并借鉴象征主义进行话剧创作,其作品中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征主义元素。本文从中国话剧中象征主义因素的源起、具有象征主义元素戏剧中的主题表现以及表征形式来建构论文。注重从文本出发,通过文本细读,来挖掘受到象征主义影响的中国话剧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概括分析象征主义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剧坛的原因、创作实绩、创作特色以及它在30年代初走向衰微的现实和原因。
  中国纯粹意义上的象征主义话剧较少,20年代中国剧作家们以生死为母题、以奇特的意象营造神秘朦胧的氛围,在作品中表现悲伤而不绝望的情感状态,使得其话剧作品流露出浓厚的象征意味。围绕生与死的母题,中国剧作家还关注爱情与死亡、美与死的关系,描述死亡的胜利,歌颂灵魂的新生。尽管中国剧作家们用死亡的意象来表达他们面对黑暗现实的悲伤情感,但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民族荣誉感让他们对民族的未来仍充满信心,他们悲伤但不绝望。另外,中国剧作家不忘象征派对音乐的强调和对形式美的追求,他们在话剧创作时融入了音乐和诗意的语言。大量的音乐元素和具有诗意美的语言,使话剧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虽然象征主义在30年代日渐衰微,但它对中国剧坛的影响不容小觑,对后来的话剧流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使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象征主义在20年代中国剧坛所呈现的整体面貌,了解在象征主义影响下所创作的中国现代话剧的特征和艺术魅力,为以后的关于中国象征主义戏剧的研究增补善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