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1 关于排舞的概念

2.1.2 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能力与初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有关排舞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

2.2.2 有关初中学生社会适应台勘的研究

2.2.3 有关体育运动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量表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5 实验结果

5.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适应能力与体质状况

5.1.1 实验组与对照组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情况

5.1.2 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情况

5.1.3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状况

5.2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5.3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的影响

5.3.1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

5.3.2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

5.3.3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交往适应的影响

5.3.4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家庭环境适应的影响

5.3.5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校内人际关系的影响

5.3.6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影响

6 分析与讨论

6.1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分析

6.2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的影响分析

6.2.1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影响分析

6.2.2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分析

6.2.3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交往适应的影响分析

6.2.4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家庭环境适应的影响分析

6.2.5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校内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6.2.6 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挫折耐受力的影响分析

7 研究不足

7.1 实验课中的不可控因素

7.2 实验课外的不可控因素

7.3 实验周期的限制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国家政府的关注,已成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新时期的中学生大多数是“四二一”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许多事情由家长包办代替,老师、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较低,最终出现高分低能、辍学、自杀、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舞蹈、音乐、体育、文化等有机结合,娱乐身心的一项健身运动项目。在排舞教学中学生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进行身体接触和心得交流,体验各种社会情境,从而达到提高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  本文以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量表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扬州市汊河中学初中二年级89名学生进行16周排舞教学和常规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16周实验,排舞教学和常规体育教学均能使初中学生的整体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且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排舞教学对学生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幅度大于常规体育教学,且具有显著性意义。  (2)经过16周实验,排舞教学提高了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挫折耐受力三个维度,具有显著性意义;学习适应、校内人际关系、家庭环境适应三个维度也得到了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3)经过16周实验,常规体育教学提高了初中学生家庭环境适应,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挫折耐受力、校内人际关系五个维度得到了提高,但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4)经过16周实验,排舞教学对初中学生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校内人际关系、挫折耐受力的提高幅度大于常规体育教学,排舞教学对学生社会交往适应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体育教学,且具有显著性意义。  建议:  (1)将排舞运动引入中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丰富中学生体育课程内容。  (2)排舞教学内容选择应具有时尚性、趣味性、娱乐性、多样性,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在排舞教学过程时,应充分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排舞动作设置由简到难、音乐选择节奏鲜明的曲目。排舞教学安排分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扩大实验样本,延长实验时间,使实验后效果更加明显,增加可信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