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
【6h】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2.4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实施

2.2.1 问卷调查研究的实施

2.2.2 访谈研究的实施

2.2.3 课堂观察的实施

第3章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问卷调查发现(以衡阳县G中学为例)

3.1 师生关于造成英语学困生现象对比分析

3.1.1 教师方面的因素

3.1.2 学生方面的因素

3.2 英语学困生受教师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

3.2.1 教学方法

3.2.2 教学能力

3.2.3 师德修养

3.3 英语学困生受自身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

3.3.1 学习动机

3.3.2 学习兴趣

3.3.3 学习意志

3.3.4 学习方法

3.3.5 学习习惯

第4章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访谈与观察发现

4.1 家庭因素

4.1.1 缺失父母陪伴

4.1.2 家庭教育环境较差

4.2 社会环境因素

4.2.1 城乡“二元制”结构,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4.2.2 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投入

4.2.3 农村文化环境世俗化明显

第5章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5.1 学生个人方面

5.1.1 学习动机的转化

5.1.2 学习策略的转化

5.2 教师教育方面

5.2.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5.2.2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5.3 家庭教育方面

5.3.1 家长参与学困生教育

5.3.2 改善家庭教育方法

5.4 社会环境方面

5.4.1 推进教育公平化进程

5.4.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家庭教育投入比例

5.4.3 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教师调查表

附录三 学生调查表

展开▼

摘要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学科的学困生数量日益增多,情况日趋严重,如何教育与转化这部分英语学困生,是每一位一线英语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和责任。  笔者基于国内外已有的学困生转化的相关研究,采用访谈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衡阳县G中学英语学困生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并通过研究调查结果并结合个体访谈,分析导致农村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意志等;教师方面的因素包括:师德修养、专业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导致农村英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包括缺失父母陪伴和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的原因,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投入、农村文化环境世俗化明显。  要改善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这一严峻问题,必须从多维度出发,需要学生自身、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自主快乐地学习并应用知识,最终达到真正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效果;教师教育方面,全面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并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反复巩固基础、注重学法指导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需参与学困生教育和改善家庭教育方法。社会环境是影响农村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在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转化农村英语学困生需要推进教育公平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