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视讲座中的元话语研究——以《百家讲坛》为例
【6h】

电视讲座中的元话语研究——以《百家讲坛》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List of Tables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3 Significance and creativity of the research

1.4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metadiscourse

2.2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discourse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V lectures

2.4 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Hyland’s interpersonal model of meta-discourse

3.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Hyland’s interpersonal model of metadiscourse

3.3 Summary

Chapter 4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4.1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current study

4.2 Data collec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tudy

4.3 Summary

Chapter 5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Metadiscourse in TV Lectures

5.1 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 in‘Lecture Room’

5.2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in‘Lecture Room’

5.3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etadiscourse in‘Lecture Room’

5.4 Summary

Chapter 6 Motivations for the Use of Metadiscourse in TV Lectures

6.1 Intra-discourse motivations

6.2 Extra-discourse motivations

6.3 Summary

Chapter 7 Conclusion

7.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7.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7.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7.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参考文献

Appendix I

Appendix II

展开▼

摘要

1959年Harris提出元话语这个术语,指的是理解语言使用、表示作者/说话人引导受众理解语篇的一种方法。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元话语这个术语在写作、阅读、修辞和篇章结构的研究中日显重要。大部分研究都表明元话语在交际中扮演很很重要的角色,是方便交际、提高语篇可读性、构建与听读者关系的重要手段。  虽然以往的元话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不足之处。元话语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往元话语研究的重点是书面语,例如学术语篇(Hyland,1998,1999,2000,2005,2008;Gillaerts,2010)、研究生论文(Bunton,1999;Hyland,2004)、教科书(Crismore,1984;Hyland,1994,1999)、科学语篇(Crismore and Farnsworth,1990)等。然而,很少研究关注一些既有书面语又有口语特点的交际类型,如大众传媒交际的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讲坛、公众演讲等。其次,元话语已从多个角度进行过研究,如心理学、认知学及语用角度等,但元话语的使用机制和动机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因此,基于以往元话语研究的不足,本文主要有以下两个研究目标:  1)基于 Hyland的元话语理论框架,以《百家讲坛》为例,探索元话语在电视  讲座中的分布情况。  2)以《百家讲坛》为例,探索电视讲座中元话语的使用动机。  为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定量研究而言,我们选取了《百家讲坛》中的24集讲座作为语料,这些讲座节目几乎涵盖了本讲坛涉及的所有题材,如文化、经济、生物、医学等。研究表明,元话语在《百家讲坛》中是普遍使用的。在共24集涉及179000汉字的语料中,有元话语数目8123个,平均每千字中含有45.4个。其中,交际元话语占元话语总数量的55.7%;互动元话语占总量的44.3%。在交际元话语中,使用最多的是过渡元话语(20.8%),其次分别是框架元话语(16.8%)、语码注释语(10%)、言据元话语(4.9%)和内指元话语(3.2%)。在互动元话语中,使用最多的是介入元话语(18.8%),其次是模糊语(11.9%)、态度语(5.3%)、自称语(4.8%)及增强语(3.5%)。不同种类的元话语所占的比例不同,既与电视讲座的语篇特点相关,又与不同种类元话语的作用密不可分,更决定于我们使用元话语的动机。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表明,元话语的使用基于两种动机,即语篇内部动机和语篇外部动机。语篇内部动机主要涉及组织语篇自身的方式,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供适量的信息、如何提供真实的信息及如何构建一个理性的语篇。语篇外部动机主要涉及我们交际中与听众互动的方式,其主要关注的是交际中如何与听众建立一致关系(solidarity)、如何与听众进行互动对话及如何保全听众面子。经研究发现,内指元话语(endophoric markers)的使用动机是为了供适量的信息;言据元话语(evidentials)和增强语(boosters)的使用动机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过渡语(transitions)、框架元话语(frame markers)和语码注释语(code glosses)是为了构建条理清晰的语篇;介入元话语(engagement markers)和模糊语(hedges)的使用动机是为了帮助说话人与读者进行互动。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不仅可以拓宽我们对元话语的研究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元话语的使用动机,同时还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