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心理机制研究
【6h】

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心理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来源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3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1.4创新之处

1.4.1揭示了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心理机制

1.4.2发现了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五大特点

第二章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理论基础

2.1美育的目标

2.1.1培育审美能力

2.1.2陶冶情操

2.1.3完善人格

2.1.4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2美育与中国精神培育的关系

2.2.1马克思主义美育观

2.2.2中国精神与中国美育

2.2.3中国精神与美育的精神本质

2.3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心理学基础

2.3.1投射性认同理论

2.3.2内摄性认同理论

2.3.3认知负荷理论

第三章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质性研究

3.1质性研究设计

3.1.1研究目的

3.1.2研究思路

3.1.3访谈对象、内容与过程

3.2研究结果

3.2.1客体可接受投射的价

3.2.2投射性认同维度

3.2.3内摄性认同维度

3.2.4认知负荷

3.3讨论

3.3.1回避型性格影响内摄性认同的原因

3.3.2个别留学生不具备中国精神的原因

3.4结果总结与结论

3.4.1结果总结

3.4.2研究结论

第四章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心理机制的运行

4.1认知建构机制的基础作用

4.2情感认同机制的升华作用

4.3心理认同机制的促进作用

4.4需要驱动机制的内化作用

第五章美育涵养大学生中国精神的路径

5.1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中国精神教育合力

5.1.1建立和谐家庭环境,实施榜样性家庭教育

5.1.2树立中国精神校风,渗透中国精神教学

5.1.3构建中国精神社会风气,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5.2妙用美育刺激感知,深化认知中国精神

5.2.1甄选艺术作品,丰富中国精神认知

5.2.2提高美育素养,培养个人审美感受力

5.3巧用美育激发情感,升华大学生中国精神

5.3.1美育传递情感,培养大学自主学习能力

5.3.2美育建立联结,升华中国精神情感

5.4活用美育凝练意志,深刻内化中国精神

5.4.1运用影视作品,使中国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

5.4.2加强社会责任感,拉近大学生与中国精神的距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黄小娇;

  •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治文;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