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研究
【6h】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的呼唤

(二)教育史学研究的转型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四、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二)社会服务

(三)大学教师社会服务

六、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的历史背景

一、外部环境:时代的诉求

(一)社会变迁

(二)教育变革

(三)大学的发展

二、内部因素:学者的探寻

(一)传统文化延续——爱国之责

(二)教师角色转变——社会服务观的演变

第二章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的具体呈现

一、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内容

(一)开展社会教育

(二)推广科学研究

(三)改良社会风气

二、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形式

(一)创办组织机构

(二)出版发表读物

(三)公开演讲

(四)咨询展览

三、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特征

(一)活动对象大众化

(二)活动内容丰富化

(三)活动主体关注现实和奉献自我

第三章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的影响

一、开展社会教育,提高民众智识

二、推广科研成果,为民众谋福祉

三、改良社会风气,传播民主科学

第四章 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的当代启示

一、结合社会现实需求,明确社会服务方向

二、突显学术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社会服务

三、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提供社会服务制度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马静仪;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京京;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