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GF-β、VEGF在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h】

TGF-β、VEGF在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转化生长因子β生物学特性与心房纤颤慢性纤维化进程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动脉血栓栓塞,其病死率是窦性心律的4~7倍,合并其他心脏病的病死率较未合并者高2倍,成人发病率约0.4%,>70岁人群发病率上升为10%左右,可见心房纤颤为心血管病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研究AF的发生机制以利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进一步根治AF,成为当今AF研究的焦点。本课题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血清VEGF、TGF-β1与心房纤颤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心房纤颤发生的机制,为心房纤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病例均来源于我院的住院患者42例,分三组: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组18例和冠心病组18例、正常对照组6例,其中,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组又分为(永久,持续,阵发性心房纤颤);入选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实验室检查等,排除肝、肾、脑、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瓣膜性心脏病、甲亢、重症感染、心肌病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排除1个月内应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者。各组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吸烟、家族史等无显著性差异,情况均衡。   入选者住院后择日穿刺取肘静脉取血5ml,常规离心分离出血清,编号低温保存,收集完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6例、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18例(其中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心房纤颤各6例)和冠心病18例的血清TGF-β1、VEGF水平变化,比较血清两指标在心房纤颤、冠心病及对照组之间的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心房纤颤不同类型之间血清TGF-β1、VEGF水平变化及其差异和两测定指标的相关性。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One-Way-ANOVA),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同一因素不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因素之间关系作相关分析,结果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别,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 SPSS13.0软件包完成。   结果:   1、各组间临床一般资料心房纤颤组、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之间比较:各组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吸烟、家簇史等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组,其血清TGF-β1、VEGF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与冠心病组之间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在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组内永久性、持续性、阵发性心房纤颤中,永久性组血清TGF-β1水平较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   4、在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组内永久性、持续性、阵发性心房纤颤中,血清TGF-β1、VEGF水平变化在三亚组之间呈直线正相关(r=0.883)。   5、TGF-β1的水平变化在心房纤颤组、冠心病组、正常对照组、三组中呈逐渐减弱趋势,尤其在心房纤颤组,TGF-β1变化较无心房纤颤组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VEGF水平变化在心房纤颤不同类型之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1、血清TGF-β1、VEGF水平在心房纤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TGF-β1、VEGF可能在促进心房纤颤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血清 TGF-β1、VEGF在冠心病组、各心房纤颤亚组(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组)之间逐渐升高,提示TGF-β1、VEGF可能在心房纤颤的发展持续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