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互文性理论解读《聊斋志异》翟译本的创造性叛逆
【6h】

从互文性理论解读《聊斋志异》翟译本的创造性叛逆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Origin of the Study

1.2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1.4 Originality of the Study

1.5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Intertextuality and Translation

2.1 A Brief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2.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textuality and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Introduction to Liaozhai Talesand Its English Versions

3.1 A Brief Touch on the Writer and the Book

3.2 English Versions of Liaozhai Tales and the Most Famous Ones

Chapter Four Creative Treason in Giles’ Version

4.1 Introduction to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4.2 Forms of Creative Treason in Giles’ English Version

Chapter Five Interpreting Creative Treason in Giles’ 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

5.1 Criteria for Judging Giles’ Version

5.2 The Intertextual Factors Leading to Giles’ Creative Treason

5.3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6.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顶峰,因其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而备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译成多国文字,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一部。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的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是最早最完整也是最具特色的一部英译本。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翟译本因其对原文的大幅度改动,被认为是“不忠”之作,备受争议。本文作者认为,翟译中的增减和替代现象正是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具体体现。作者将其译本中的创造性叛逆主要归为节译、编译和归化三大类。节译主要表现在挑选一些篇幅较短的故事进行翻译,删除一些故事情节和省略“异史氏曰”。编译包括对书名和一些故事名的改编以及增加大量的脚注和两篇附录。归化法主要用来翻译文化语汇。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强调所有广义意义上的文本间的对话和联系。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关注译文文本生成过程中的互文性因素,它旨在从文本、主体、语言、符号、文化、文学及社会历史等方面阐释翻译现象,理解翻译活动。
  本文探讨造成翟译创造性叛逆的三大互文性因素:作者认为,首先是译者对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理解,主要受译者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掌握程度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次是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结构和期待视野;最后是受目的语社会的权利关系的操控,主要包括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源语与目的语文化间不平衡关系的影响。在中国沦为英国半殖民地时期,由于“欧洲中心论”内化在译者的意识中,在对待弱势文化时,译者往往将殖民者的文化投射到异己文化中,用本土文化意象对源语文化进行殖民书写,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表现出某种“殖民者的凝视”,是文化殖民主义的体现。
  基于对翟译本的创造性叛逆三大互文性因素的缜密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任何翻译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无理由的,而是由各种互文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据此说明互文性理论为解释创造性叛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通过将互文性理论与具体翻译实践的结合,进一步证明互文性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