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陆游山水行旅诗论
【6h】

陆游山水行旅诗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陆游山水行旅诗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 陆游的行旅生活及创作

第三章 陆游山水行旅诗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 陆游山水行旅诗中的自我形象

第五章 陆游山水行旅诗的文学史意义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国山水诗自诞生之初,便在魏晋时代庄老玄学的浸润下,表现出浓郁的道家哲学特质,强调通过虚静、忘我的心境去直接感应物象的活动,从而达到物我两忘,主客合一的审美观照。由唐入宋,山水园林已不仅仅是文人墨客谪居隐处、诗酒交游的物化表征,对万方多难的南宋政坛而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意识激发了诗人们对民生经济悲悯的忧思,面对沦丧的国土和黑暗的政局,他们只能用婉而多讽的艺术笔法在平淡清新的山水清音中寄托自己的哀伤。陆游山水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山水诗发展到宋代,已从盛唐超凡脱俗的原始山林回到了富有人情的世俗社会,去全力表现诗人的宦海人生、贬谪旅途、郊游行吟、山居访友、渔樵耕读等日常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陆游山水诗也深深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本文将主要通过五章来阐释陆游山水行旅诗的独特魅力。第一章,通过对陆游一生经历的大致梳理来把握陆游山水行旅诗风格的形成,立足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诗人的生活经历,重点分析他一生中的仕宦生涯和转益多师的经历对其诗创作的影响,试图找出陆游创作山水行旅诗时的心路历程。第二章,通过具体分析陆游在特定环境下的山水诗及其行旅生活的情状,在其诗中发现独特的情感特征,如在仕宦风雨中豪迈旷达、悲愤慷慨的行旅之思和登山临水、回归故园的闲适恬淡等。第三章则力图将陆游的诗学主张与他的山水诗创作相结合,着重分析陆游的山水诗所独具的艺术特色和美学魅力。如陆游对旅途山水真与善的真挚赞美,常常通过雄浑豪放的诗文语境和清丽婉约的宁静氛围来给灵山秀水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丰富的人生内涵;其次,在构图上,注重情景的铺排渲染,整体上巧妙搭配光影声色,使之完美地融为一体,如山水画般的“如画”意识浓厚;再次,语言方面圆润工丽,修辞手法多样,各体兼备,善于运用各种颜色词造出独特的效果。第四章,分析陆游山水诗中自我形象的塑造,如在登山临水、览物赏花中寄托人生忧患的儒生形象;在慷慨雄浑、铁马金戈的军旅生涯中杀敌报国的战士形象和在闲静古朴的乡村田园间悠游自在的野老形象。第五章,主要分析陆游山水行旅诗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首先分析陆游行旅诗中的人文精神,其一是忧国忧时,心系社稷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二是生命意识的觉醒,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其次,把陆游行旅诗放在中兴四大家中比较,相较于尤袤的飘逸奔放、范成大的奇伟绝特、杨万里的生机灵性,陆游的山水行旅诗既雄浑壮阔又清丽婉约。第三,从陆游山水行旅诗能够看出宋代山水诗对唐代的继承和发展。由于唐宋山水诗生成的社会背景的不同,盛唐山水诗重“神韵”、“清空”和“气象”,形象生动、情感丰富、辞藻华美;而宋代逼仄的社会现实和重文抑武的政治环境,造成了宋代山水诗创作中喜好议论日常琐碎、缺乏隽永意境的习惯,这种差异使得宋代山水诗人更热衷于在平凡事物和日常生活中捕捉山水诗意,陆游山水行旅诗在这种转变中独辟蹊径,把魏晋以来对山水的自然观照从静止的客体状态中解放出来,强调物我合一并赋予了自然山水以独立的个性魅力。

著录项

  • 作者

    刘雅娴;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叶华;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诗歌;
  • 关键词

    陆游; 行旅诗; 人文; 美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