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哲学意蕴研究
【6h】

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哲学意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马克思宗教批判和拜物教批判的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1.4.1 研究方法

1.4.2 理论依据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历程

2.1 中学时期:对宗教的真诚信仰

2.2 大学时期:对宗教的理性批判

2.3 《莱茵报》时期:对宗教本质的深化

2.4 《德法年鉴》时期:对宗教的现实性思考

2.5 《巴黎手稿》时期:对宗教的彻底批判

第3章 马克思对拜物教的批判

3.1 以商品研究作为拜物教批判的最初起点

3.2 以货币研究作为拜物教批判的中间环节

3.3 以资本研究作为拜物教批判的发展形态

第4章 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发展过程

4.1 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客观因素分析

4.1.1 社会现实为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4.1.2 时代需求为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发展提供动力

4.2 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主观因素分析

4.2.1 革命批判精神成为其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因

4.2.2 唯物史观的确立提供思想发展的理论基础

4.3 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实现路径分析

4.3.1 历史维度:从批判人神关系的颠倒到批判人物关系的颠倒

4.3.2 现实维度:从批判神灵到批判现实的转向

4.3.1 理论维度:拜物教批判理论是宗教批判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第5章 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拜物教批判的内在统一

5.1 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哲学内涵

5.1.1 关心人民疾苦是宗教批判的出发点

5.1.2 共产主义理想是宗教批判的归宿

5.1.3 唯物辩证法是宗教批判的主要方法

5.2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内涵

5.2.1 人本指向是拜物教批判的现实归宿

5.2.2 社会和谐是拜物教批判的最终指向

5.2.3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拜物教批判的主要方法

5.3 批判思想在哲学意蕴上的一致性

5.3.1 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的统一

5.3.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

5.3.3 唯物辩证法的统一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革命批判精神的培养

6.2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洋洋;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贤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B0B0-;
  • 关键词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1:5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