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铁路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6h】

高速铁路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选题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 创新点

1.4 概念界定

2 文献综述

2.1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趋同发展

2.2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2.3铁路与经济发展

2.4高速铁路与经济发展

2.5文献述评及展望

3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

3.1中国高速铁路的开通及飞速发展

3.2中国向“八纵八横”高铁网时代迈进

3.3 中国高速铁路的特点及优势

4 高速铁路与中国经济增长及趋同发展

4.1 高速铁路对经济增长及趋同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4.2 实证模型

4.2.1σ收敛

4.2.2β收敛

4.2.3 工具变量检验

4.3 变量及数据

4.4 估计结果及分析

4.5 铁路旅行时间与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实证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高速铁路与中国投资增长

5.1 高速铁路对投资增长作用的理论分析

5.2 实证模型

5.2.1 高铁对投资增长影响的基本模型

5.2.2 双重差分(DID)模型

5.2.3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

5.3 变量及数据

5.4.1 OLS模型实证结果

5.4.2 DID模型及PSM-DID模型实证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高速铁路与中国人口迁移

6.1 高速铁路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6.2 实证模型

6.2.1双重差分(DID)模型

6.2.2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模型

6.2.3 面板数据OLS模型

6.3 变量及数据

6.4.1 DID模型实证结果

6.4.2 PSM-DID模型实证结果

6.4.3 OLS模型实证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过去十年中国高速铁路(HSR)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高铁运行通过压缩时空、加速人口流动促进了生产要素流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在经济“新常态”下,是维持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方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这一重要经济现象。本研究采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解释为何高铁建设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还能缩小落后和发达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从而推动中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我们首先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去解释这一经济现象,再用实证模型去证明两个理论假设:(1)高铁运营促进中国城市整体经济增长;(2)高铁运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本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目标及思路、假设及方法、特色及创新等。  第二章,文献综述。分别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收敛、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铁路与经济发展、高铁建设与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全面地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  第三章,详细梳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四章,中国高速铁路对经济增长及趋同发展的影响分析。研究总结了高铁在四个方面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外部性,分别为高铁扩展了城市经济腹地的范围、增加城市之间的投资便利、扩展了工作地点和居住地之间的距离、减轻其他交通系统的交通拥堵状况。另外,采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根据拓展的 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对经济增长及趋同发展影响的分析模型,使分析更加严谨直观。  高速铁路发展对经济增长及趋同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讨论了高铁如何通过压缩时空,加速生产要素流通速度,产生巨大和多样的经济外部性去实现对全国所有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城市之间的趋同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尤其是样本城市劳均GDP的基尼系数计算分析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同走向。最后,我们建立适合中国城市经济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植入高铁变量,植入高铁与城市初始劳均GDP的交叉变量,一步一步地分析高铁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来验证我们的两个基本理论假设。再通过寻找合适的工具变量,利用TSLS检验避免内生性问题,使结果更加稳健。实证结果显示,全样本的截面和面板数据回归都支持我们的理论假设;进一步分区域以及区域配对的敏感性分析也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的实证结果对城市通过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特别是建设高铁来促进经济增长与趋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高速铁路发展与投资增长。建立投资计量模型估计高铁建设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作用,同时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验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实证结果表明,高铁建设促进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为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提升全国整体技术水平;高铁投资没有挤占其它行业的投资,相反,因为高铁投资的拉动,通过其上下游漫长的产业链条拉动全国各行各业投资增长。相对于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开通高铁的城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吸引外资率、房地产投资率、排除掉房地产或交通邮政投资以后的其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都有显著性增加。因为高铁的出现,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城市的投资增长率每年平均分别提高2.2%、1.5%、7%和4.2%。高铁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增加幅度是非常可观的,如果没有高铁建设,在后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特别是2012年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经济很难有如此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  第六章,高速铁路发展与人口迁移。利用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验证高铁开通和人口迁移的因果关系。并寻找人口迁移的代理变量,即商品房销售面积变量,采用基本OLS回归模型检验高铁开通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加速了人口流动,使人口迁移变化更加明显。  第七章进行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实证模型和地级城市层面的数据证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现象,尤其是通过理论及实证模型,同时证明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现有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大都采用全国省一级跨时间的面板数据,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利用全国地区一级城市跨时间的面板数据,才能构建一个各地城市你追我赶、区域均衡增长的实证模型。  其次,对高铁的经济外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高铁的外部性主要表现为高铁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以及其降低传统交通系统运输压力带来的间接作用。在现有的文献中,很少把高铁作为一个提高交通效率的变量,并将其植入动态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去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趋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创新性地把城市间高铁和传统铁路的运行时间,作为影响城市间交通效率的变量,并考虑这个变量对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同时假设这些变量能够帮助打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溢出的障碍,因而弱化、甚至消除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为发达地区拉动落后地区共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再次,前人文献研究高铁作用时主要集中在可达性提高带来的同城效应或重要城市极化发展等方面,对高铁对投资额或城市人口迁移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本研究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生产要素方面深入探究高铁对经济增长及收敛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即从投资金额的变化上,量化分析了高铁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此外,利用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证明了高铁开通对加速人口迁移带来的积极影响。不仅丰富了高铁经济学的研究,还增进了对高铁效应作用机制的理解。  本研究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在实证研究的手段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在实证方面,用双重差分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等研究手段,对同一个理论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这样的研究结果,不仅具有科学性,更具有其综合性。

著录项

  • 作者

    张帆;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应用经济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姚树洁;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高速铁路,经济增长,战略目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