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第三纪元节选)翻译项目报告
【6h】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第三纪元节选)翻译项目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翻译项目背景

1.1 项目来源

1.2 项目意义

1.3 项目结构

2.关于原文

2.1 关于作者

2.2 原文版本

2.3 主要内容及原文分析

3.质量控制

3.1 翻译中难点问题

3.2 翻译理论与方法的选择与简述

3.2.1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不同之处

3.2.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相同之处

3.2.3 纽马克理论在本次翻译任务中的运用

3.3 理论方法的运用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3.3.1 词语的增补

3.3.2 被动语态

4.总结

4.1 翻译启示

4.2 翻译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为一篇科技信息型文本英译汉的实践报告,所描述的笔译任务是笔者负责的部分《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中的英译汉内容,重点选取了以科技发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300年间)内容为主题的文本作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对象,分析科技信息型文本英译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
   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术语的翻译以及大量词语的变通。术语的翻译在译前准备阶段,利用《世界历史百科全书》各章节小标题设置的优势,查阅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以便充分了解背景知识,更加准确理解术语。对于词语的变通,笔者尝试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纽马克依据语言功能将文本划分为三类,分别是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以及呼唤型文本,而笔者的翻译任务——“科技的发展”,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对于信息型文本,译者不仅要忠实原文,更要重视译语读者对译文的感受,译文应当尽量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接受效果,这也是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精髓所在。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项目来源、项目意义和项目结构三个方面介绍翻译项目的背景。此处的项目是指《世界历史百科全书》这一本原版英文书的英译汉任务。第二章从作者、原文主要内容和内容分析的角度介绍原文。此处的原文指笔者的约三万字的翻译任务,是项目的一部分。第三章主要阐述笔者翻译中的质量控制,先引出难点,再指出解决的方法,即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视角指导下翻译科技文本,最后再以实例加以辅佐。第四章是本文的总结。交际翻译理论要求译者既要忠实原文的准确及客观,又要兼顾目的语读者的感受。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是未能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平台,缺乏相应的记忆库,阻断了与其他译者的翻译任务的交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